最近看到几个案例,都是辟谣力度不如谣言力度。
其实很正常。
谣言讲的是情绪,辟谣讲的是事实。前者靠冲动传播,符合吃瓜人性;后者靠理性,讲道理,违背天性。
显然,在注意力稀缺,流量为王的今天,冲动天然更有市场。
各个平台传播机制也助长了这种偏差。谣平台算法也喜欢高互动高争议的内容,自带放大器。而辟谣往往是冷冰冰的一段说明,不带图、不带梗,也没人愿意传播。
很多时候,真正有用的辟谣,传播量只有原谣言的1/10,甚至更少。
在这种环境下,辟谣成了一种体面但无效的自我安慰。
而我们大多数人,也只能在纷纷扰扰的信息洪流中,一边怀疑,一边被带节奏。
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