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报道,某苹果手机用户一觉醒来,发现银行卡被悄悄盗刷了162次,总共损失8万多

猫猫背茹茹 2025-04-08 14:18:55

近日报道,某苹果手机用户一觉醒来,发现银行卡被悄悄盗刷了162次,总共损失8万多元,这让他彻底傻眼。后来他才搞清楚,原来正是免密支付惹的事!网友纷纷评论:看来还是用国产手机更安全! 手机支付的便捷,如今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轻轻一扫,出行、购物、缴费瞬间完成,省去了携带现金和找零的麻烦。 特别是“免密支付”功能,更是将这份便利推向了极致,不少人习惯了这种无需输密码的快捷操作。 然而这份看似省心省力的设置背后,可能正潜藏着令人意想不到的风险。 就在不久前,一位苹果手机用户经历了一场如同噩梦般的凌晨。当他从睡梦中醒来,手机屏幕上显示的却是银行发来的一长串扣款通知。 时间是在凌晨2点50分至5点51分,这短短三个小时内,他的银行卡竟被连续划走了162笔款项,总额超过八万元。辛苦积攒的钱财,就在他毫不知情的状态下不翼而飞。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焦急的追查最终指向了他的苹果账户支付设置。 原来,不法分子找到了系统的一个可乘之机,偷偷将一个陌生的支付渠道绑定到了这位用户的苹果账户上。 问题的关键在于,用户为了方便开通了“免密支付”,同时又没有设置单笔交易的金额上限,也没有启用需要额外确认的二次验证。这使得每一次大约500元左右的扣款都能畅通无阻地完成。 盗贼正是利用这个漏洞,像蚂蚁搬家一样频繁进行小额虚拟充值,悄无声息地搬空了账户里的资金。 这样的事件并非孤例。现实中,因为苹果账户或其他平台的免密支付权限设置不当,导致银行卡或支付宝、微信钱包等被盗刷的情况时有发生,损失金额大小不一,教训深刻。 这些盗刷往往集中在虚拟充值卡、游戏币等不易追踪的商品上,交易速度快,没有实体物流环节,让支付平台的风险监控有时也难以第一时间拦截。 免密支付的设计初衷,是为了优化特定场景下的支付体验,比如乘坐公共交通,或者为视频、音乐会员自动续费。 但在享受这份便利时,我们绝不能忽视伴随而来的安全问题。一旦账户信息泄露,或是手机本身的安全防线被突破,免密支付就可能成为资金被盗的直接通道。 此事发生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消费者协会也发出提醒,呼吁大家关注自己的支付安全。 我们应当仔细检查手机里各个应用的授权情况,对于并非绝对必要的免密支付功能,建议及时关闭。 如果确实需要保留某些免密服务,务必为其设定一个合理的、较低的单笔交易限额,比如几十元或一百元,以控制潜在风险。 同时养成定期清理不常用App支付授权的习惯也很重要。面对不熟悉、信誉不明的平台,切勿轻易绑定自己的银行卡信息。 最后别忘了给手机设置好指纹、面容ID或数字密码等多重锁屏保护。 这些看似简单的步骤,是保护我们“钱袋子”安全的重要防线。尤其对于苹果用户而言,切不可因一时的方便,给自己的财产安全留下隐患。 在数字时代,保护好个人信息和支付安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对此,你怎么看?你遇到过这种经历吗? 来源:河南都市频道

0 阅读:41
猫猫背茹茹

猫猫背茹茹

猫猫背茹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