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这一事件,网友们可算是把它“扒”了个底朝天

小阿蔓的梦游 2025-04-08 10:20:17

一觉醒来,雷军或许还未乱了阵脚,可那女驾驶员的家属却是忧心忡忡了。小米 su7 这一事件,网友们可算是把它 “扒” 了个底朝天。就说那辆车吧,名义上是男友送给女友的,可车本依旧是男友的名字,这能算真正意义上的送车吗? 那开车的女生不听他人劝告,还骗家里人说自己是坐高铁回家,结果呢,事后和两名女同学一起去找男友要开车。 这开车的女生,曾经独自开车从深圳到武汉,全程自己驾驶,按说也算得上是个有经验的 “老司机” 了。这次带上两名女同学,想着展示一下自己精湛的车技,自信满满得很。 话说那男友也是胆子大,竟然放心让 20 出头的女友独自开车回家,从湖北武汉驶向安徽池州,谁能料到在安徽铜陵出了事呢。 这次回安徽是去考事业编的,本来有着大好的前途,就这么没了,还连累了两名女同学。 这件事原本是可以避免的,究其原因,就是对智能驾驶太过信任。就拿全球首富 “马斯克” 来说吧,人家连火箭都能玩得转,可也没敢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把智能驾驶玩明白了。 之前我去看小鹏 X9 的时候,销售言之凿凿地跟我说,某某路段到某某路段完全可以实现智能驾驶。大哥,那可是你划定好的路线啊,要是换个路线,再试试呢?说不定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有人说雷军或许没啥错,可如果非要说有错,那就是他亲自把小米 su7 抬得太高了,过度的宣传,让大家误以为这辆车是完美无缺、毫无破绽的。 其实这件事的关键症结在于,开车的女生根本就没弄懂智能驾驶,却又过度依赖它。追求智能驾驶带来的便捷可能会忽视一些潜在风险(但在这起事件中,并不是简单的风险忽视,而是对智驾能力的错误预估)。就好比人们总觉得智能驾驶能解决一切问题,可实际上它也有局限。 从逻辑角度来看,我们不能只看到智能驾驶好的一面就盲目相信。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数据来验证,比如实验数据显示在某些特定场景下智能驾驶的成功率,田野调查能发现实际驾驶中人们对智能驾驶的依赖程度,反事实推演则可以假设没有依赖智能驾驶会怎样。在这起事件中,我们看到了现象(事故发生),捕捉到了异常(对智驾的过度依赖),进而进行归因分析(不懂智驾却依赖智驾)。 还有一种看似矛盾实则呼应的观点,很多人觉得依赖智能驾驶能提高安全性(但这起案例特殊在开车女生对智驾能力认知不足),可这起事件却告诉我们并非如此。而且从另一个角度说,有人觉得智能驾驶技术已经很成熟,完全可以放心使用,可实际上较行业内智能驾驶的平均可靠率(比如 70%),小米 su7 宣传的可靠率(假设 80%)虽然高出 10 个百分点,但依然存在风险。 这起事件从叙事视角看,我们作为第三方来分析,如果换成当事人的第一人称视角,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从时间轴现在是顺叙,如果采用倒叙插叙的方式,或许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事情的发展脉络。从载体形式上,文字描述之外,若换成对话体或者邮件体,又会有不一样的呈现。参与角色上,这看似是女生个人的问题,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团队(比如车辆研发团队、使用者等)在智能驾驶认知上的问题。从价值取向上,这是一个失败的教训,我们可以从中反向推导出如何正确对待智能驾驶。 我们不能被智能驾驶的光环所迷惑,要正确认识它的能力和局限。

0 阅读:88

评论列表

天下英雄出我辈

天下英雄出我辈

3
2025-04-12 04:32

小米这次事故应该这么解读,用事实承认了小米智驾不够安全,希望以后小米车主不要把生命安全交给只有安全度百分之八十的小米智驾,那是在用生命和财产在测试小米智驾靠谱率,那怕小米以后宣传到百分之百,也不要轻易相信,因为出现万一,买单的不是小米是小车车主,除非像华为承诺买单,把安全看成是最重的事

Who is your daddy 回复 04-12 08:59
雷偷偷造车理念照搬造手机的做法,只管堆性能,至于好不好用卡不卡死安不安全,就不关雷偷偷的事了

小阿蔓的梦游

小阿蔓的梦游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