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沈阳军区某营地,来了一个身份神秘的老人,他破衣烂衫,神色却十分坚定地敬礼:“报告首长,任务已完成,请指示!”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从老人口中,战士们知道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老人名叫常孟兰,多年前,他是华北野战军的一名战士。 1948年11月,他接到一个特殊的任务,上级指示,为掩护大部队撤离,让常孟兰带领七名战士留下断后,吸引敌军主力。 连长临走前对常孟兰讲的最后一句话是: “记住,听到山那边的长号声,你们才能撤退,完不成任务,绝不能回来!” 常孟兰怎么也想不到,这长号声,要等半辈子。 他清楚地记得,那场战斗非常艰难,敌众我寡,他们只能勉强借助地形掩护,来遏制敌人的进攻。 也不知打了多久,战士们个个都负了伤,可长号声始终没有响起。 号声不响,就意味着大部队还没有安全撤离,所以,几位战士就这样硬扛着。 夜幕降临,敌人发起了更加猛烈的攻击,照明弹将夜空照得如同白昼,密集的炮火让阵地瞬间陷入一片火海。 常孟兰眼睁睁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心中悲痛万分,但他依旧坚守阵地,与敌人殊死搏斗。 最终,在敌人疯狂的进攻下,常孟兰和剩下的战士们陷入绝境,他们拼死突围,杀出一条血路。 然而,当常孟兰突出重围后,却发现身边只剩下他一人,战友们都已壮烈牺牲。 常孟兰满心悲戚与愧疚,他深知自己完成了阻击任务,但没有听到撤退的号声,他觉得自己没能将战友安全带回去。 因为找不到部队的踪迹,常孟兰辗转回到家乡。 然而,回到家乡后,常孟兰因丢失了能证明身份的文件,又与部队失联,被人怀疑是逃兵,生活陷入困境。 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常孟兰踏上了漫长的寻队之路。 1984年,一支部队在常孟兰家乡附近建立了训练场。 他主动到部队帮忙干活,与官兵们熟络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他就请求官兵们帮他打听打听,他当年的老部队还在不在? 当然,他心里还有个强烈的念头,那就是要弄清楚,那声长号,当年到底吹响没有? 官兵们很同情常孟兰的遭遇,所以便决定帮他。 可当年留下的讯息实在太少,直到1996年,才有了点眉目。 官兵们告诉他,如今驻扎在辽宁本溪的某个部队,可能与他当年的部队有一定的关系。 年逾七旬的常孟兰一得到信,不顾天寒地冻,立刻就找到了辽宁本溪,于是便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团长王永久得知此事后,立即安排人员对常孟兰的身份进行核实。 最终确认,常孟兰的故事是真的。 而常孟兰半生的疑惑也总算得到了答案。 当年,部队撤离的很不顺利,始终有暴露的风险,所以没有吹响长号。 48年过去了,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参考资料: 央视网《为了那声军号》
1996年,沈阳军区某营地,来了一个身份神秘的老人,他破衣烂衫,神色却十分坚定地
漫步红尘之路
2025-04-07 23:16:02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