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郑洞国年仅21岁的小女儿遇害,噩耗传来,74岁的郑洞国失声痛哭,悲痛之下,他向上级提了一个要求。 1977年,北京的一座老式四合院里,抗日名将郑洞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他年仅21岁的小女儿郑安玉,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香消玉殒。 郑安玉自幼便展现出聪慧伶俐的一面,她在学习上十分用功,1977年,高考恢复的消息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她立刻全身心投入备考,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开启崭新的人生篇章。 郑洞国对小女儿的这份上进心十分欣慰,专门为她购买了一大堆复习资料,全力支持她的决定。 案发当晚,在北京外文印刷厂内,郑安玉如往常一般于宿舍之中潜心看书备考。工厂里,一名男青年陈某一直对她心怀爱慕,多次向她表白却屡遭拒绝。得知郑安玉即将参加高考,极有可能考上大学后就离开这里,陈某心中充满了不甘和嫉妒,他竟然产生了“得不到就毁掉”的这种扭曲的念头。 趁文印厂多数员工不在,他潜入郑安玉的职工宿舍再次表白,安玉果断拒绝后,陈某彻底丧失理智,恼羞成怒,掏出凶器残忍将其杀害。 次日晨间工时将至,郑安玉的宿舍却始终不见其人影。因房门自内反锁,同厂工友接连叩门未获回应,顿觉事态异常。众人合力破门而入时,只见郑安玉已气绝身亡,床榻之上血迹斑驳,案发现场凌乱不堪,俨然经过激烈挣扎。 消息传到郑洞国耳中时,他怎么也无法相信,那个活泼可爱、充满希望的女儿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自己,悲痛之下,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失声痛哭起来,整个人瞬间苍老了许多。 为给挚爱的女儿和已故的妻子一个迟来的交代,郑洞国一改往日沉稳持重的行事风格,主动向组织上级郑重请命,言辞恳切地恳求“务必加快侦破进度,严惩幕后真凶”。他深知爱女之死绝非枉然,誓要让作恶者付出应有的代价,以告慰亡灵、以正法纪。 公安部领导高度重视此案,下达指令,要求严查此案,绝不姑息。北京市公安局抽调精干人员组建专案组,旋即赶赴案发现场展开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专案组的张组长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在离门不远处发现了一根猴皮筋。 经过反复实验,他证实凶手可能利用这根猴皮筋制造了密室假象。同时,郑安玉的日记为专案组提供了关键线索,日记中多次出现陈某,记录了他对郑安玉的追求和骚扰,顺着这条线索,专案组迅速锁定了嫌疑人陈某 在审讯过程中,陈某交代了自己因为郑安玉拒绝他,又担心她考上大学离开,所以在案发当晚潜入宿舍,再次表白遭拒后,冲动之下杀害了郑安玉,并伪造密室的全过程。最终,陈某被依法判处死刑,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1977年,郑洞国年仅21岁的小女儿遇害,噩耗传来,74岁的郑洞国失声痛哭,悲痛
法客聊社会
2025-04-07 17:22:54
0
阅读: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