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之名」很不错,看姚晨演戏很舒服。
乔杨这个角色, 初看会觉得是姚晨表演的舒适区,倔强又骄傲,医术在手,不拼人情世故,只拼一口救人的信念。再细看,就看出了不一样。姚晨赋予乔杨的魅力,不在于「强」,而在于「脆弱」。
乔杨总是觉得,只要她拼命,只要她争取,只要她坚定身为医生的初心,那她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到。但是现实告诉她,不一定。
戚大成的面部手术,千难万险,乔杨成功了。但是她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夫妇顶着术后的风险为了儿子的病离开,像再度闯入雨夜一去难返。
下了手术台,她也无能为力。乔杨对这样的告别只有红了眼的迷茫。
姚晨没有多的台词,她不需要再讲什么,只是颤抖的嘴角和蒙上雾水的眼睛,就让人懂了乔杨。她说不出口的话是——我是医生,我救不了我的患者,为什么还要被感谢。她没办法再对戚大成刀子嘴豆腐心,责怪他不把自己的命当回事。她只是恨自己,为什么不会得再多一点,为什么不能救戚大成的儿子,这样才是真的救了戚大成的命。这些细致入微的情绪波动,不需要姚晨讲出口,只是看着她的眼睛、看着她的脸,观众就都懂了乔杨情感的层层递进。
姚晨对面部表情的精准把控,没有一点刻意的成分,纯粹就是把自己真实情感调动出来。这就是为什么看她演戏舒服,无所谓角色的相似,因为人不可能每次哭都一模一样,细腻之处各有不同。
这段戏的花絮,最让我感慨的是姚晨开拍前的状态。她已经是出品人、是监制,但是她还是保持了演员最本质的那一面。
不是在房车里,不是在监视器前坐着,不是拿着手机等待。而是反复念着台词,调整细节,调动情绪,等导演开始的那个信号,这种对角色对观众的尊重和敬畏感,恰恰是演员在任何时候都保有不断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基石,能在一次次调整中,遇到灵光乍现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