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世宗柴荣,其实按照考据,他应该叫郭荣。宋朝为了政治正统性考虑在修史过程中恢复了柴荣本名。
是越了解这个君主多一些之后,开始对宋太祖所为有一些唏嘘,是他的伯乐,却在这个伯乐逝世后,掀了人家老婆儿子的饭桌,另起炉灶吃饭了。能释怀的一点是,他没有杀柴氏任何一个人,并且始终善待。如此,总算没有太辜负世宗。
世宗这个人,历史评价极高。这位雄主权谋不逊朱温而无其残忍,勇武过于李存勖但更富雄图,比起石敬瑭改弦易辙更能守正用奇,相较刘知远的形格势禁更能羁縻上下。高平之战中于右军溃败之际亲犯矢石舍身陷阵,仍然不能不让后世史家联想到浅水原之战中血浸战袍的少年李世民。他继位后政治上厘定赋税体系、坚决取缔杂税、恢复部分湮废已久的运河、河道以重建漕运与水利体系……这些举措都使后周国力逐步稳定超越此前的梁、唐、晋、汉。而其留给北宋王朝或说赵匡胤最宝贵的遗产,是一支自己组建招募带领的君主可以有效统御且战力非凡的禁军部队,这支军队后来为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统领并在其后为其称帝打天下出力颇多。军事上则采纳王朴献《平边策》提出的“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斗方针。这一战略也为后来宋太祖所延续贯彻,首倡者非是赵普。
可惜的是,在连攻打得北汉岌岌可危,连克契丹三关三洲,打得契丹丢盔弃甲萌生放弃燕云十六州之际。这位一代英主突发恶疾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九岁。叹息……
有时候也会不由对比,他和太祖谁更厉害。后来发现,他们很像。都曾为了讨生活四处奔走,军事能力都很强,政治上都不够机警。唯一不同的大概是,世宗更为锐意进取,太祖更为稳扎稳打。而不能否认的一点是,他们二人都对结束五代以来近百年割据混战、再度统一中原的天下大势做出了巨大贡献。
许多人因为宋朝军事孱弱总是不齿,冠为“弱宋”。可知五代之后宋朝建立直到晚清灭亡,中原再没有经历过长期大动乱大分裂的形势。政治秩序的碎片化崩解已很难再现,这说明新的帝国统治秩序更具稳定性和连续性。这种新的帝国秩序正是从五代十国这片隋唐帝国的废墟中生长出来。而这种秩序的奠基者中,柴荣和赵匡胤尤是居功至伟。
读着读着,太多唏嘘和遗憾,久了,也开始麻木了。
“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三十年中取了一个五年,还是做到了史家评价的“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确是英主,也在史书上留下了千古流芳的一页。世宗,我们看到了这一页,你真的,做得不能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