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和”退伍”样吗? 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千万别搞混了 我至今还记得那次在部队写稿时的经历。2012年夏天,一批老兵即将退役,连队领导安排我负责撰写一篇纪念文章,准备发布到政工网上。我花了整整两天时间,采访了几位即将离开的战友,记录下他们的心路历程和对军营的不舍,最后完成了这篇题为《告别军营的日子》的文章。 当我满怀期待地将稿子交给领导审阅时,本以为会得到表扬,却只见他拿起红笔,在文中几处"退伍老兵"的字样上画了圈,全部改成了"退役士兵"。 "领导,这有必要改吗?'退伍老兵'和'退役士兵'不是一个意思吗?"我不解地问道,"而且'退伍老兵'听起来多亲切啊,有温度多了。" 领导放下笔,耐心解释道:"小王,这稿子是要发到政工网上的,必须准确规范。'退役士兵'是正式场合的标准称呼。当然,平时聊天我也会说'退伍老兵',因为确实更亲切接地气。" 这次经历让我开始注意到,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连队写的稿子时而出现"复员士兵",时而是"退伍士兵",有时又变成"退役士兵",似乎这些称呼可以随意互换使用。大家普遍认为,这些词语意思差不多,怎么用都行。 2018年,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这一专门机构的设立引起了我的注意。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位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工作的朋友张军。聊天中,我提起了当年写稿被改称呼的事情,张军笑着说:"关于退役军人称呼的使用,其实是有规定和标准的。不同的称呼,特指不同类型的退役军人。"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转业军人'这个词,以前无论军官还是士兵安排工作都可以叫转业。但现在,转业只适用于军官,士兵则变成了由政府安排工作。如果现在有退役士兵自称是转业军人,这在技术上就是不准确的。" 在社交媒体上,我也经常看到一些退役战友自我介绍时五花八门:有人说自己是退伍军人,有人称自己是复员军人,有人自称退役军人,还有称为转业军人、自主军人甚至逐月军人的。这种混乱的称呼使用,让许多人感到困惑。 回想起2014年,有位大学同学的父亲曾在军队服役多年,他向我介绍自己父亲时说:"我爸是转业军人。"当时我并未多想,认为这就是对离开军队人员的通用称呼。现在看来,称呼背后其实暗藏着身份、服役性质和安置方式的重要区别。 2023年春节后,我参加了一次退役军人联谊活动。活动上,来自不同年代的军人们热烈交谈,称呼却各不相同:老一辈的称自己是"复员军人",80后多称"退伍军人",而年轻的90后则规范地自称"退役军人"。 一位年轻人好奇地问道:"为什么大家的称呼不一样?'退伍'和'退役'到底有什么区别?" 坐在一旁的刘叔叔——一位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工作多年的老兵接过话茬:"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实际上却反映了不同的身份和性质。" 刘叔叔从字面意思解释起:"'退伍'原意是'退出队伍',主要用于军人;而'退役'是'退出现役'的意思,适用范围更广,除了军人,还可以用于运动员、警察甚至装备。比如我们常说'退役运动员'、'退役警犬',但很少听说'退伍运动员'。" "更重要的区别在于兵役性质不同。"刘叔叔继续说,"义务兵服役期通常为两年,期满后可以选择离开军队,我们习惯称他们'退伍'。而志愿兵或职业军人是与军队签订合同的,服役期从3年到30年不等,年龄通常不超过55岁,他们离开军队时我们称为'退役'。" 一位上世纪90年代入伍的老兵补充道:"我当年是义务兵,服役两年后离开部队,个人信息就从军队系统中删除了。我们这些人回到地方后需要自己找工作,国家给了一些津贴,但没有工作分配。" "不像我,"一位2005年入伍的中年人接话,"我是志愿兵,服役12年后退役。我的个人信息、军衔和功勋记录都被保留下来。退役后政府帮我安排了工作,现在是地方派出所的民警。而且我和家人还能享受一些特殊照顾,比如医疗上有'绿色通道'。" 刘叔叔进一步解释了安置方式与称呼的关系:"'转业'现在专指军官的安置方式,而'复员'则是志愿兵或军士放弃安置待遇、自主就业的方式。此外还有'自主择业'、'逐月领取退役金'等新型安置方式,每种方式对应的待遇也各不相同。" "过去,由于负责退役军人工作的部门叫'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加上人们的习惯用语,许多人就简单地把所有离开军队的人都称为'退伍军人'。"刘叔叔说,"但2018年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后,'退役军人'成为了官方统一称呼,涵盖所有从中国人民解放军依法退出现役的军官、军士和义务兵。" 一位年轻退役军人若有所思:"原来'退役'和'退伍'包含这么多信息,一字之差背后是身份、性质和待遇的不同。" 刘叔叔点点头:"在正式场合,我们应该使用'退役军人'这个规范称呼。当然,在日常生活中说'退伍老兵'也没问题,还更显亲切。重要的是理解背后的区别,这样在填表、办事时就不会用错了。"
”退役”和”退伍”样吗?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千万别搞混了 我至今还记得那次
鹏天玩转旅游
2025-04-07 01:45: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