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风暴下的全球股市震荡:一场“故意”的经济手术? 2025年4月,

卡斯夫基斯 2025-04-06 15:01:11

特朗普关税风暴下的全球股市震荡:一场“故意”的经济手术? 2025年4月,全球金融市场迎来了一场史诗级震荡。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后,美股三大股指单日跌幅超5%,欧洲市场全线跟跌,全球股市市值蒸发近5万亿美元。然而,面对这场风暴,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了一段支持者制作的视频,直言股市崩盘是“故意为之”,并喊话美国民众“挺住”——这场看似灾难性的经济动荡,被其包装成一场“振兴美国制造业”的战略博弈。 特朗普在“真实社交”平台转发的视频中,将关税政策比作一场“必要的手术”:“病人(美国经济)需要经历短暂痛苦,才能迎来长期康复。”视频宣称,关税将迫使跨国企业回流美国本土生产,降低对进口商品的依赖,最终压低物价并壮大中产阶级。例如,美国农民可能因关税壁垒转向内销,从而缓解食品通胀压力;制造业岗位的回归则被标榜为“经济革命”的核心成果。 然而,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研究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新关税可能导致美国整体通胀率上升2.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汽车价格飙升8.4%,相当于每个家庭年均损失3800美元。更讽刺的是,特朗普的“手术论”发表当日,道琼斯指数暴跌1400点,而他本人正悠闲地登上空军一号参加高尔夫慈善晚宴,面对记者追问仅轻描淡写回应:“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 这场“手术”的代价显然不止于美国。亚洲市场中,日经指数暴跌3%,越南VN30指数因46%的针对性关税重挫6.8%;欧洲车企因25%的报复性关税陷入恐慌,德国DAX指数跌幅创年内新高。美国国内亦未能幸免:苹果、特斯拉等依赖全球供应链的企业市值单日蒸发万亿,零售巨头耐克因海外生产成本激增股价暴跌12%,而普通民众的退休金账户因股市联动效应缩水近两成。 经济学家警告,特朗普的政策可能将美国拖入“滞胀陷阱”。摩根大通分析指出,关税或使美国GDP增速下降0.3%,通胀率逼近5%,美联储被迫推迟降息至2026年。而商务部长霍华德·鲁特尼克的强硬表态——“绝不提供关税豁免”——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长期贸易战的忧虑。 特朗普的“故意崩盘论”在舆论场引发激烈对立。亲特朗普阵营将其比作“国际象棋大师”,认为短期阵痛将换来“六七万亿美元资金回流”;而反对者则嘲讽这是“经济自杀”,亿万富翁马斯克甚至公开抨击特朗普顾问彼得·纳瓦罗“拥有哈佛经济学学位是种耻辱”。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背后暗含三重动机:一是缩小贸易逆差,二是逼迫制造业回流,三是为2024年大选铺垫“强人经济”形象。但历史经验表明,贸易保护主义往往适得其反——2018年特朗普任内的关税战曾导致美国农业出口锐减,联邦政府不得不拨款120亿美元补贴农民。 相较于全球市场的“血流成河”,A股展现出一定抗压性。4月3日,上证指数仅微跌0.24%,创业板指跌幅1.86%,防御性板块如银行、公用事业逆势上涨。分析师认为,中国内需市场和政策工具箱(如央行降准预期)提供了缓冲空间,但科技、汽车等出口依赖型行业仍面临压力。 特朗普的“经济手术”能否成功尚待时间检验,但短期内的代价已清晰可见:全球供应链断裂、通胀高企、普通家庭财富缩水。正如《金融时报》所评:“当政治叙事与经济现实脱节时,市场只能用暴跌投票。” 而对于美国民众而言,特朗普的“挺住”呼吁背后,或许更多是面对未知风险的无奈。

0 阅读:0
卡斯夫基斯

卡斯夫基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