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下小米su7车祸、美国“对等关税”与“英伟达、高通暴跌”。我试图像考古学家一样透过现象看本质,一层一层来看这个问题 一、高速公路上su7车祸于3月28日发生,但是一直有各种“外力”阻止消息在网络传播,仔细看看或许可以发现信息管控与贸易政策的时间关联性。 1. 3月28日车祸事件的舆论管控周期(3天)恰好覆盖了中美经贸磋商的关键窗口期。在此期间,中国需要保持战略模糊性,避免舆论压力影响政策制定空间。 2. 4月1日舆论管控解除的时间节点,正值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提交最终关税清单的前夕。这种时间同步可能暗示着中方已完成政策评估。 二、我国的芯片供应链的战略调整 1. 高通业务结构显示,其65%的营收依赖中国市场,而小米等头部企业占据其中国区收入的40%以上。这种依赖性构成了美国“剿灭”中国科技企业的“狙击枪”。 2. 中国工信部于4月1日更新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中,搭载华为昇腾/鲲鹏芯片的车型占比提升至32%,较2023年同期增长18个百分点,显示出供应链替代的加速。 三、关税政策大棒的落下 美国商务部4月2日公布的关税清单中,针对中国商品的税率从20%提升至54% 作为高通在国内最大的客户,放任小米继续为高通“带货”,势必会让国内所有依赖芯片进口而生存的车企与手机企业,被小米踩在脚下。既然准备好了丢出34%的对等反击,先修补一下自家后院的漏洞,就显得格外必要。也才能真正把压力回馈到美国企业身上。 四、重点现象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三期于3月30日完成募资,规模达400亿美元,重点投向28nm以下成熟制程的产能扩张。这个时间节点为市场释放出明确的政策信号。 五、资本市场传导机制 1. 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成分股中,采用国产芯片方案的企业在4月首周获得北向资金净流入47亿人民币,形成明显的市场分化。 2. 美国半导体ETF(SOXX)在关税政策公布后遭遇11.2亿美元的单日净流出,创2020年以来最大流出记录,反映出市场对技术脱钩风险的重新定价。 本文纯属个人根据现象与结果的合理推测,不包含商业目的。“贸易战”没有赢家;闭关锁国没有出路;像石敬瑭一样借势打压竞争对手没有未来。如果我说得不对那就道歉删帖;如果侥幸言中纯属意外。
回顾一下小米su7车祸、美国“对等关税”与“英伟达、高通暴跌”。我试图像考古学家
青梅随心趣事
2025-04-05 12:45:20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