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一志愿军往阵地送弹药,可当他到达后,却发现干部全牺牲,而战士更是乱成

蜀山史道 2025-04-04 22:44:47

1951年,一志愿军往阵地送弹药,可当他到达后,却发现干部全牺牲,而战士更是乱成一团,谁曾想,在这危急时刻,他却做出一惊人举动,而且还立了大功。

这名士兵不是别人,正是王德明,因为他的家庭条件很差,而且他的父母对我国军队很有信心,所以他被派到了军队里。

王德明很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他一直坚信,只要领导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人民让他干啥他就去干啥,他会坚定地服从上级的指挥,全心全意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在从军期间,他经历过许多战斗,先后两次立过三等功,但是在一次战斗中,他的腿受伤,从此残废。

抗美援朝的时候,上级因为他的腿受伤,没有让他上战场,他得知后向上级请示,希望他能上前线,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

于是,上级才不情不愿地答应了下来,给他安排了一个担架,尽管不在第一线,却也参加了战斗。

在战时,因为当时的条件是极寒,我们的战士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在这样的炮火下,我们的部队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王德明所在的小队里,只有一张担架,王德明的腿上受了伤,再加上外面的严寒,很快就被冻坏了。

但他还是忍着剧痛,在汉滩冰凉的江水里来来回回18趟,一次意外都没发生,硬是把29个受伤的士兵都给抬了回来。

就在1951年抗美援朝的第四战,就此开始,由于跟美国人打得很凶,预测我们的弹药不久就会告罄。

这个时候,我军必须要派人将物资运到前线去,可是在这种严寒的天气里,每前进一步都很困难,而美国人的炮火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军队派出了很多人,但都没有成功,王德明这个老军人自告奋勇地提出了自己的申请,王德明的请求再次得到了上级的批准。

但由于敌人的狂轰滥炸,伤员无法回到营地,弹药也无法运到前线,所以王德明只能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既然战争是在汉滩江上爆发的,那么王德江自然是要从汉滩江过去的,运送伤员和军火。

当王德明带着两盒手雷来到营地的时候,他看到了一件很糟糕的事情,那就是那些战士,根本就是在毫无章法的在乱打一气,所以才会显得如此的慌乱。

王德明连忙跑了过去,想要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得到的消息是,他们的主要领导死的死,伤的伤,失去了主心骨的士兵,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对付敌人。

王德明想了想,还是硬着头皮进行指挥,给士兵们下达了命令,虽然现在还活着的人只有十五人,但在王德明的指挥下,他们还是顶住了敌人的猛攻。

接下来,王德明又开始为下一次进攻做准备,他让士兵们把剩余的子弹都收集了起来,要充分利用这些子弹。

因为双方的武器装备差距很大,而且我们的武器也很紧缺,所以王德明只能给每个士兵配备3枚手雷,并告诉他们,只有在敌人靠近20米左右的时候,才能把手榴弹投掷出去。

接下来,敌人又发动了一轮攻击,有了之前的经验,士兵们对王德明的命令很有信心,于是他们将所有的武器都抛向了敌人,结果敌人又一次溃不成军。

虽然他们重新占据了优势,但他们的子弹却是越来越少,根本无法对敌人展开有效的反击,王德明正想着,敌人的进攻又来了。

为了守住自己的阵地,士兵们拼尽了最后的子弹,很快,子弹就被打光了,王德明捡起了旁边的刺刀,和敌人厮杀在了一起。

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敌人开始四处逃窜,还好我们的援军及时赶到,将敌人全部消灭,这才稳住了阵脚。

在这一战之中,王德明以一己之力消灭了敌军39名,被中国人民志愿军评为“一等英雄”。

战后王德明便返回了老家,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为人十分低调,从来不会去宣扬自己曾经做过的任何事情,而且在生活上也很节俭,哪怕是在最艰难的时刻,他都没有去找组织帮忙,就是怕给国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正是因为有了像王德明这样的人的存在,我们才能有今天的和平,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0 阅读:98

猜你喜欢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