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段颖:权色交易”的堕落轨迹 2023年5月,云南省投资促进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段颖因涉嫌受贿罪被提起公诉。这位曾以“80后正厅级干部”身份引发关注的政坛新星,最终以“官德不修、私德不正”的通报钉在反腐耻辱柱上,其权色交易、权钱交易交织的堕落轨迹,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典型样本。 一、“火箭式晋升”:光环下的权力膨胀 段颖的仕途曾被视为“励志典范”。1982年出生的她,22岁进入昆明市西山区林业局,历经四次公开选拔,38岁即升任云南省投资促进局局长,成为全国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从嵩明县委书记助理到共青团云南省委副书记,再到省直部门“一把手”,每一步晋升都伴随着“破格”标签:30岁任县长,35岁跻身副厅级,38岁执掌正厅级单位。这种非常规晋升背后,既有个人能力的展现,也暗藏权力异化的隐患。据其履历,段颖任职期间频繁接触私营企业主,在项目承揽、资金拨付等领域积累了实权,为后续腐败埋下伏笔。 二、权色交易:突破底线的道德沦丧 双开通报警示,段颖的堕落始于“官德不修、底线失守”。通报直指其“与他人搞权色交易”“私德不正,严重违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与多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这种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与其党员领导干部身份形成强烈反差。值得注意的是,段颖的权色交易并非孤立事件:她在担任泸西县县长、省投资促进局局长等职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将权力异化为满足私欲的工具。正如纪检部门指出,其行为“披着市场交易外衣,实则是权钱权色的利益勾兑”。 三、权钱交易:系统性腐败的利益链条 除道德败坏外,段颖的违纪违法行为呈现系统性特征。通报显示,她长期收受礼品礼金,接受旅游安排,与私营企业主“勾肩搭背”,在工程项目承揽、工程款拨付、人事调整等方面大肆寻租。例如,她为某企业违规拨付资金后,通过“借壳”方式收受巨额财物;在党组织关系转接等事项中,亦存在权钱交易。据检察机关指控,其受贿数额“特别巨大”,且违纪行为贯穿党的十八大至十九大后,属典型的“不收敛、不收手”型腐败。 四、对抗审查:侥幸心理下的自我毁灭 面对组织调查,段颖的侥幸心理暴露无遗。通报指出她“对抗组织审查,在组织函询时不如实说明问题”。这种与组织的对立,与其早期“改革闯将”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从2022年8月被查到2023年2月“双开”,再到5月被公诉,短短9个月间,其从“最年轻正厅”沦为阶下囚,折射出权力监督的缺位与个人信仰的崩塌。 五、警示与镜鉴:年轻干部腐败的深层症结 段颖案揭示了年轻干部腐败的共性问题:一是权力观扭曲,将破格晋升视为特权资本;二是监督失效,对“带病提拔”干部缺乏有效制约;三是价值观错位,混淆公私边界,最终沦为“围猎”对象。其堕落轨迹警示:干部选拔任用不能只看“年轻化”,更要严把“政治关、廉洁关”;权力运行必须置于阳光之下,杜绝“一言堂”和“暗箱操作”;对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需常态化,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段颖的堕落,是理想信念丧失、权力滥用、道德滑坡的必然结果。她的案例再次证明:无论职务高低、年龄大小,只要背离初心、触碰红线,终将受到党纪国法严惩。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当下,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牢记“权为民所用”的宗旨,以案为鉴,警钟长鸣。唯有坚守纪律底线,方能避免从“青云直上”坠入“万劫不复”,真正践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誓言。
你以为台湾问题,只是中美之间的博弈?大错特错!真正的危机,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2评论】【10点赞】
帅到你窒息
相貌怪异,必是妖孽!
我大哥
交易对象是谁?如:涉及个人隐私 咋办??
用户17xxx10
模样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