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尚云祥路过京师护城河,见到一名拳师在河边练拳,一时技痒,与对方切磋,不料,他刚出拳,就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 尚云祥,1871年出生在河北一个普通村子里,从小就对武术着迷。家里没啥钱,但他愣是凭着韧劲,在村里的武馆混出了一点名堂。14岁那年,他不甘心窝在小地方,揣着一点盘缠就跑到了京师。京师是清朝的都城,武术高手多如牛毛,对尚云祥来说,这里就是圆梦的地方。他先是投到几个师傅门下学艺,主攻形意拳和八卦掌,靠着天分和苦练,很快就有了点小名气。1885年,他虽然年纪不大,但拳脚功夫已经很扎实,性格也好强,总想找机会证明自己。 1885年的一天早上,尚云祥照例在护城河边跑步锻炼身体。那时候的护城河是京师的一道风景线,河边常有人练拳或者散步。他跑着跑着,眼神就被河边一个练拳的人吸引住了。那人叫李志和,是京师形意拳圈子里有点名头的高手,年纪比尚云祥大不少,拳法路子很老练。尚云祥看了一会儿,心里痒痒的,觉得自己功夫也不差,就上前打了招呼,想跟对方过过招。李志和瞅了他一眼,觉得这小子有点意思,就答应了。 两人站好位置,尚云祥年轻气盛,憋着一股劲儿想露一手。他先出手,右拳带着一股猛劲直冲过去,心想这一下怎么也得让对方吃点苦头。可他没想到,李志和压根没硬接,身子一晃就躲开了,还顺手在他肩上轻轻一搭。尚云祥只觉得一股怪力传来,脚下没站稳,差点摔个跟头。他有点急了,赶紧稳住身子,又连着出了几拳,想靠速度压住对方。李志和还是不慌,每次都能提前挪开步子,还用手肘轻轻推他的胳膊,把他的力道全卸了。 尚云祥越打越急,眼看占不到便宜,干脆豁出去了。他猛吸一口气,跳起来使出一招重拳,想砸得对方没法躲。可李志和早料到这招,他不退反进,侧身避开拳头,紧接着一掌拍在尚云祥胸口。尚云祥没防住,被这一掌推得飞出去,摔在地上,疼得龇牙咧嘴。李志和走过来把他拉起来,脸上没什么得意的神色。尚云祥拍掉身上的土,心里虽然不服,但也知道自己输得彻底。 这次切磋对尚云祥打击不小。他灰头土脸地回去,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觉得自己拳头够硬,可怎么就碰不上人家呢?后来他琢磨明白了,李志和的功夫不光是招式厉害,更重要的是那种沉稳劲儿和内力。他以前练拳总想着怎么打得狠,现在才知道,光靠蛮力是行不通的。从那天起,他开始改路子,不再一门心思追求猛劲,而是多练内功,把呼吸和动作配合起来。他还常回护城河边琢磨李志和的身法,想弄懂那股巧劲是怎么来的。 时间一长,尚云祥的拳法慢慢有了变化。他把形意拳的刚猛和内功的柔劲揉在一起,出手不再是乱冲乱撞,而是多了几分章法。几年下来,他的功夫越来越扎实,名气也大了不少。后来,他干脆自己收徒,把这些心得传下去,成了形意拳的一代大师。到了晚年,他常跟人提起1885年那场切磋,说那是让他开窍的关键一仗。 李志和的传承 再说李志和,他在京师武术圈子里一直是个低调的人。那次跟尚云祥过招后,他没到处吹嘘,而是继续埋头练拳、教徒弟。他的形意拳路子正宗,收了不少学生,后来这些徒弟把他的功夫传到了各地。李志和跟尚云祥后来没啥交集,但那场护城河边的切磋却在武术圈子里传开了,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事儿。两个人的路虽然不同,但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把武术这门手艺发扬下去。
安徽三死的事故,另外两名死者,她们的家属,如果要告到法院,最有可能告的一方,有没
【8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