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4月,伪满在长春成立,给热河省主席汤玉麟发去委任状,汤玉麟大骂说:“ 张雨亭(张作霖)是我拜把子弟兄,你们害死他;我没有那么浑,去做你们的官!” 汤玉麟没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而是从事了放羊与赶车的工作。 他喜欢练武强身,经常与村里的年轻人发生冲突。 一次,他在送货途中被一群土匪劫持,因力敌不敌,他被迫交出货物。 为了报复,他决定加入土匪的行列。 经过一段时间的打拼,汤玉麟成为了土匪头目之下的二当家。 在1894年,汤玉麟选择自立门户,离开了原来的土匪集团,开始招募散兵游勇。 此后,汤玉麟与当时正在崛起的张作霖结为结拜兄弟。 在1900年,张作霖的队伍遭到大土匪金寿山的袭击,汤玉麟带领自己的队伍及时前来援助,成功解救了张作霖。 此后,汤玉麟与张作霖的关系愈加深厚,双方联合抵抗外敌。 然而,双方在利益上时常发生摩擦。 汤玉麟既仗义疏财、勇猛果断,又暴躁鲁莽、不拘小节。 他的处理事务的方式,带着粗野和不顾大局的特点。 与张作霖相比,汤玉麟不太具备张作霖那种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深远的政治判断力。 1907年,汤玉麟因任务失败被免职,但很快得以复职。 在张作霖担任奉天督军后,汤玉麟的权力进一步加强。 在这过程中,张作霖努力引进新人,加强军队管理,改革地方政务。 在他的治下,东北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张作霖大力提拔了杨宇霆、李景林、姜登选等年轻才俊,在地方上也任用了王永江等人。 然而,汤玉麟无法适应张作霖日益开阔的政治格局。 尽管他职位越来越高,但他依然我行我素。 在奉天城,他目无法纪,纵兵闹事,参与走私,甚至在军警矛盾日益严重时,不仅没有采取妥善措施,反而公开要求张作霖撤换王永江。 张作霖警告他,军队能够打天下,却无法治天下,最终不得不下令罢免汤玉麟的职务。 此时,汤玉麟与另一位军阀冯德麟结盟,并计划联合反叛张作霖。 然而,经过北京政府的调停,汤玉麟未能如愿,最终只能返回张作霖的麾下。 汤玉麟与张作霖的关系在短暂的恢复后再度陷入紧张。 汤玉麟被指与北京政府有所联系,并且意图建立自己的势力,他再次被张作霖所驱逐。 汤玉麟最终选择投靠冯德麟,然而,冯的复辟失败后,汤玉麟依旧没有找到自己的立足点,他最终返回老家。 在张作霖和他的亲属的调解下,汤玉麟再次回归了张作霖的阵营。 1920年,汤玉麟担任奉军侦探队队长。 1922年,直奉第一次大战爆发,汤玉麟参与其中,奉军未能取得胜利。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汤玉麟作为预备队随军参战,凭借冯玉祥的支持,张作霖成功击败了直系的吴佩孚。 此时,汤玉麟成为了奉天东部的镇守使,并在1925年担任了热河一带的驻军指挥。 1925年,郭松龄起义反奉,汤玉麟从热河带兵前来支援张作霖。 在大民屯一战中,汤玉麟成功打败郭松龄的叛军,迫使郭松龄宣布下野并被捕处决。 1926年,直系军阀吴佩孚与张作霖达成和解,共同对付冯玉祥。 经过一系列战斗后,冯玉祥的国民军被打败,退回了北京。 张作霖成立了安国军政府,而汤玉麟则成为了十二军的军长,并继续担任热河都统。 1927年,山西阎锡山公开宣布支持国民政府,并向张作霖发动进攻。 张作霖迅速派遣汤玉麟与张作相前往河北宣化。 经过六天六夜的交战,最终,汤玉麟与部队击败了阎锡山的商震军,迫使山西军撤退。 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后,汤玉麟在热河省宣布易帜,宣布服从国民政府,并获得了热河省保安司令和省长的职位。 然而,这一举动并非因为他看到了国家大义。 在他主政热河期间,他将地方治理视为自己的一片私有领土,任人唯亲,严重腐败,社会秩序混乱。 1932年,溥仪被扶植为伪满洲国的皇帝,试图拉拢汤玉麟。 汤玉麟对此表示强烈拒绝,认为自己的亲人与张作霖、吴俊升死于日本人之手,绝不会背弃国家。 1933年,汤玉麟被国民政府任命为第五军团总指挥,负责热河的防务。 在面对日本人的进攻时,汤玉麟的军队缺乏足够的支援与士气,最终未能有效阻挡日军的进攻。 1933年,汤玉麟在日军来袭时迅速放弃防守,带着大量私产逃至滦平,导致热河在极短的时间内沦陷。这一行为让他成为国民政府的通缉目标。尽管他在某些时刻参与了抗日活动,但其行为普遍受到质疑。 不过,汤玉麟仍然拒绝与日本人合作。他与吉鸿昌等人有过合作,进行了一些抗日行动,但始终未能恢复昔日的军事力量。最终,国民政府选择不再追究他的责任。 汤玉麟被迫辞去热河省的职务,开始隐居天津租界。 参考文献:[1]韩婧.档案背后的故事:民国热河省最后一位都统汤玉麟[J].档案天地,2013(3):17-18
1958年,71岁的蒋介石终于答应见张学良。11月23日下午17时左右,在大溪,
【6评论】【4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