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1年,23岁王昭君嫁继子复株累,新婚夜,年轻的新郎早早躺下,王昭君却迟迟不肯洞房。只见她:肩头耸动,小声啜泣。无他,她并不是新嫁娘,这个丈夫也不是她的第一任夫郎,甚至还是她原来夫君的儿子。 王昭君听到复株累的一番话后,也明白即使自己无论再怎么做也改变不了什么,即便不满也只能接受。因为早在之前自己就已经传信给汉朝皇帝,但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一天夜里,王昭君从汉宫中带来的侍女小声对她说道“公主,如今老单于已经去世,你为何不趁此机会,送信到宫中去,说不定我们就可以回去了,要不然按照这里的习俗您要嫁给老单于的儿子了。” 对于这边夫死嫁子的传统,王昭君自然是无法接受的,听到侍女如此说,王昭君也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激动地连夜写下书信,向汉朝皇帝阐明自己过去的经历和如今的处境。信送出之后王昭君日日期盼,到处打听有没有汉朝来的使者,然而却迟迟没有得到回复。 直到婚礼的前一天,终于有了回复,然而信中内容却让王昭君心灰意冷,因为信中写道“即已入胡,便遵照习俗。” 就这样王昭君心不甘情不愿地嫁给了复株累,和自己曾经名义上的儿子成了夫妻。事已至此,王昭君和复株累便做起了平常夫妻,婚后的王昭君生了又两个女儿。而此前的王昭君已经为老单于生了两个孩子。 王昭君出塞,为民族团结做出了很多贡献,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但也有人说对于一个女性来说是极大的屈辱。 民间有传说王昭君是因为一个画师没有还原王昭君的美貌,使得王昭君在宫中深受冷落,因此也有人不免感叹道“王昭君之所以被派往西域都是一幅画造成的啊!” 而无论王昭君最终因为什么出使西域,又是因为什么选择留在西域,但都不可否认,王昭君此行的贡献是值得歌颂的。 当然也有人说,其实王昭君不回汉宫是好的。因为当时大家思想上认为女子只能侍奉一人,而王昭君却嫁给了两任单于,因此如果回汉宫的话会被人议论、攻击。 当和亲的队伍到达西域时,王昭君所带来的东西引得众人围观。而到了西域的王昭君不仅教习当地人民各种生产技艺,还将汉朝优秀的文学作品、诗歌典籍带给了人民。不仅影响了当地的文化发展,还促进了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文化交流。 在古代,国家之间常常以和亲的方式平息战火,而王昭君出使西域这件事本身就是为国家和平所做的义举。 参考资料
1880年,46岁的慈禧太后感觉肚子肿胀,还干呕嗜睡,贴身太监李莲英赶紧找御医来
【9评论】【5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