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中国承诺“不打第一枪”,被很多国家无端挑衅,中国的回击也只停留在“口头警告”上面,看着属实窝囊。而戴旭大校更是直言:我反对不打第一枪!为啥不能打第一枪?你怎么知道人家的第一枪打不死你,我们不仅要打,还要先下手为强,第一枪就要把敌人的优势全都打掉! 我国一直秉承的原则就是:“不打第一枪,也不让对手打出第二枪”。为何会这样做呢?其实,这源自毛主席提出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战略思想。 当某些国家一次次试图触碰中国的底线时,中国通常会选择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喊话,明确告知对方其行为的错误性。这种做法并非出于软弱,而是出于对和平的珍视和对国际秩序的尊重。 然而,这种克制有时却被一些国家误解为软弱可欺,从而更加肆无忌惮地进行挑衅。 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军事专家和战略学者开始思考,是否应该调整策略,更加主动地维护国家利益。其中,戴旭大校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认为,如果有人挑事,中国就应该果断出手,让对方明白挑衅的后果。他强调,不能总是被动挨打,要敢于先下手为强,在第一枪中就把敌人的优势全部打掉。 在国际关系中,实力是维护和平的基础。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强大的综合国力,完全有能力应对各种外部挑战。因此,当国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中国完全有理由采取更加果断的措施来维护自身权益。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轻易发动战争。相反,中国一直致力于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但是,和平并不意味着软弱,更不意味着可以任人欺凌。中国在维护和平的同时,也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和决心,确保国家利益不受损害。 事实上,中国已经在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决心。在军事领域,中国军队不断加强现代化建设,提高信息化作战能力,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有效应对各种威胁。 在经济领域,中国积极推动改革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科技领域,中国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这些成就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争取了更多的话语权。当一些国家试图对中国进行无端挑衅时,中国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实力和底气进行回击。当然,这种回击并非盲目冲动,而是基于对国际形势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利益的精准判断。 很多人听到戴旭大校的意见后,都表示:“举双手赞成,道理是给人讲的,如果有些国家根本不知道怎样做人还跟他们讲什么道理。” “当今之中国,今非昔比,完全有实力不惧怕任何外部势力,敢来必诛之!” “这才是正理!对于别有用心的国家具有震慑力!” 那么,你们觉得这种建议可行吗?
“中国要敢武统,就得承受比俄罗斯还多500倍的打击!”美军司令两年前出言威胁,希
【24评论】【16点赞】
梁清会
就应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