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73年,北京文物店里来了位老婆婆拿着个破碗来问价钱,工作人员看了一眼给了她80元钱,老婆婆便欢天喜地地走了,不料工作人员摸了下碗内底,赶紧去追老婆婆! (信息来源:知网空间---从皇帝玩物到流落民间的“鸡食盆”——讲述宣德洒蓝釉钵的辗转身世) 北京首都博物馆总是人头攒动,耀眼的灯光聚焦在一只看似平常的瓷碗上,它静静地躺在玻璃展柜里,引来众多游客的目光,这只碗外表并不华丽,却有着惊人的价值——专家估价高达5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国家一级文物,产自明朝宣德年间的景德镇窑,专供皇室使用,名为洒蓝釉钵。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件价值连城的宝贝,曾经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农家小院里用来喂鸡的普通“鸡食碗”,那么,这只朴素的“鸡食碗”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呢,这背后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要从1973年的北京开始说起…… 那年头,一个穿着简朴的老奶奶,腿脚不太利索地走进了文物商店,她手里捧着个脏兮兮的旧碗,很谨慎地问店里收不收老物件,这碗看着很普通,灰头土脸的,还带着一股怪味儿,就像是乡下土窑里烧出来的那种粗陶,老太太说,这碗是祖上留下来的,一开始是用来装盐的,后来觉得太大了,就用来喂鸡了,现在家里日子不好过,想看看这碗能不能卖点钱,帮补一下。 工作人员接过那个脏兮兮的碗,认真地看了又看,虽然碗的外面很脏,但是还能看出来碗里面非常光滑,而且是白色的,上面还有一些特别的蓝色花纹,他觉得这碗可能有些年份了,就给了老太太八十块钱,老太太很高兴,拿着钱赶紧走了。 工作人员端着碗来到水池旁开始清洗,碗身上的污渍逐渐被水流冲刷干净,露出了本来的样子,当他把碗翻过来,碗底清晰地印着“大明宣德年制”几个字,顿时惊呆了,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弄错了,这个碗的价值肯定远远超过八十元,他急忙跑到门口,想把卖碗的老太太追回来,可惜,老太太已经不见踪影,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了。 消息很快传开,北京市文物局非常重视,马上组织一批专家赶到文物商店,大家围着那只刚刚清洗干净的碗,表情都很严肃认真,经过细致的观察和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这确实是明朝宣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专门烧制的洒蓝釉钵,是非常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 话说当年,明朝的宣德皇帝朱瞻基特别喜欢玩掷骰子,为了玩得更尽兴,他特地吩咐景德镇的御用瓷窑烧制一种特别的瓷器,窑工们费尽心思,历经多次失败,最终成功研发出一种名叫“洒蓝釉”的瓷器,这种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繁琐,难度极高。 宣德皇帝去世后,这种精湛的制作技艺也慢慢消失,后人难以再现,专家介绍说,明代洒蓝釉器物在全世界范围内仅存三件,非常稀有,其中一件珍藏在天津博物馆,另一件由私人收藏家拥有。 而这只“鸡食碗”,正是从一位老太太那里征集而来,碗底那些细微的啄食痕迹,无声地表明了它作为“鸡食碗”的过往,这些独特的痕迹也成为了这件国宝不同于其他器物的身份证明。 一只原本是农家喂鸡用的普通食碗,没想到摇身一变,竟然成了首都博物馆里价值连城的镇馆之宝,身价高达五亿元人民币,这个洒蓝釉钵的经历让人感慨万千,从田间地头到高雅殿堂,它的命运转变也引发了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是不是还有很多像它一样的宝贝,我们还没发现,它们正静静地待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呢?
[太阳]1973年,北京文物店里来了位老婆婆拿着个破碗来问价钱,工作人员看了一眼
醉卧桃花林间
2025-04-04 10:01:56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