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英国的征服者号向禁区外的阿根廷军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发起袭击,作为世界上核潜艇实战的首秀之作,这次袭击导致323人丧生。 1982年5月2日,南大西洋海域一片平静,阿根廷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正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禁航区外围巡航。这艘曾见证珍珠港事件的老战舰,没有察觉到水下正有一个影子悄然接近——这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征服者号核潜艇,一个冷战时代的产物,正在执行一项将载入海军史册的任务。 征服者号并非普通潜艇。作为英国第二代攻击型核潜艇中勇士级的第四艘,它于1970年11月服役,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海军技术。这艘水滴状的钢铁巨兽长86.9米,宽16.1米,水面排水量4400吨,装备了一座压水式核反应堆,使它能够不用添加燃料长时间以30海里的航速潜行。在征服者号的潜首,6具鱼雷发射管随时准备向目标倾泻火力。 而贝尔格拉诺将军号的故事则要追溯得更远。它原本是美国海军的凤凰城号,一艘布鲁克林级巡洋舰。这艘战舰有着传奇的经历——1941年12月7日,它亲眼目睹了珍珠港被日本偷袭的惨状,却奇迹般毫发无损。整个二战期间,它执行了无数次巡逻、护航与对岸炮击任务,甚至参与了苏里高海峡战役,向日本帝国海军发射复仇的炮火。战后,这艘幸运的战舰在1951年以780万美金的价格连同它的姊妹舰博伊西号一起售予阿根廷,最终被命名为贝尔格拉诺将军号。 到了80年代,这艘老舰已显老态。虽然它满载排水量达13470吨,装备了5座3连装155毫米火炮,防护能力也相当可观——船体由16毫米STS结构钢组成,主装甲带最厚处达127毫米,主炮塔前装甲厚达165毫米,但它的机械设备已经严重老化。蒸气锅炉出力仅有最佳状态的7成,最高航速从原本的32.5节骤减到约18节。 马岛战争爆发后,阿根廷海军迅速组织了三支特遣舰队。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所在的79.3特遣队负责在艾斯塔多岛附近巡逻,主要是警戒合恩角方向,防范可能从太平洋方向来的英军。为加强战力,阿根廷还为79.3特遣队增派了两艘萨姆纳级驱逐舰。阿根廷的战略是构建三面夹击之势:北有航母的79.1特遣队,西面是本土空军,南面则是贝尔格拉诺将军号领导的79.3特遣队。 然而,阿根廷指挥层没有意识到的是,在他们精心布局的同时,英国指挥部已经派出了包括征服者号在内的六艘潜艇,开始了一场注定将改变海战历史的围猎。 当征服者号开始追踪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时,整个南大西洋的海面已成为一张精密复杂的战略棋盘。4月23日,英国政府划定了马尔维纳斯群岛外200海里的禁航区,并发出严厉警告:不仅会击毁任何进入禁航区的阿根廷作战单位,还会对任何被认为构成威胁的阿根廷军事力量发起攻击。这个声明,为之后的突袭埋下了法理基础。 彼时,阿根廷海军原本信心满满的进攻计划已开始出现裂痕。5月1日下午,79.1特遣队的S-2反潜巡逻机成功探测到英军航母战斗群,但由于A-4攻击机不具备夜战能力,空袭只能推迟到次日。然而命运弄人,5月2日清晨,风力突然减弱,5月25日号航母的老化锅炉和弹射器无法产生足够动力让满载炸弹和燃料的舰载机起飞。阿根廷军方面临两难抉择:要么让航母冒险进入禁航区接近目标,要么放弃这次难得的攻击机会。 与此同时,远在南方的79.3特遣队并不知道,一艘英国核潜艇早已将它锁定为猎物。征服者号艇长克里斯托弗·雷恩巴克(Christopher Wreford-Brown)指挥潜艇以10节的航速静默接近,耐心等待最佳攻击时机。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尽管拥有坚固的装甲和强大的火力,但其反潜能力却十分有限。舰上老旧的声纳设备和云雀轻型直升机对英国先进的核潜艇几乎无能为力。 英国指挥部的决策改变了战争走向。尽管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此时位于禁航区以外,但考虑到它对英军舰队构成的潜在威胁,征服者号还是获得了攻击许可。5月2日下午,当距离目标仅3海里时,征服者号发射了两枚MK8鱼雷。 第一枚鱼雷命中贝尔格拉诺将军号装甲带以下区域,引起剧烈爆炸,立即导致大量海水涌入。二十分钟后,第二枚鱼雷击中了船体中部,彻底粉碎了这艘二战老兵的命运。舰上1093名官兵中,仅770人幸存,323人随船沉入冰冷的南大西洋深处。 征服者号完成这次历史性袭击后,巧妙躲过阿根廷护卫舰的追击,安然撤离战场。这次攻击不仅是核潜艇首次在实战中击沉敌舰,更从根本上改变了马岛战争的局势。阿根廷海军此后再未敢将主力舰派出港口,失去了制海权的争夺能力。
1982年,英国的征服者号向禁区外的阿根廷军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发起袭击,作为世界
霞光破雾法无边
2025-04-04 01:52:25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