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后,将我的所有资产捐给国家。”庄世平在病床上说完这句话已是气喘吁吁。200

鹏天玩转旅游 2025-04-04 00:44:34

“我死后,将我的所有资产捐给国家。”庄世平在病床上说完这句话已是气喘吁吁。2007年,弥留之际的庄世平向律师立下了自己的遗嘱,将自己的2000亿资产全部捐给国家,他的6个子女分文未获得,其大儿子至今还在开出租车谋生。 2007年6月2日,香港一处病房内,97岁的庄世平躺在病床上,气息微弱。他向身边的律师和六个子女吃力地说出了最后的心愿:"把我2000亿的资产全捐给国家!"这一刻,他的大儿子正靠开出租车维持生计,而这位手握千亿资产的银行家却从未想过改变自己子女的生活状况。 几个小时后,这位传奇的爱国金融家永远闭上了眼睛。中国政府为庄世平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仪式,他的灵柩上覆盖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七位享受国葬待遇的人物,也是继霍英东之后第二位享受国葬待遇的商人。 时光倒回到1949年12月14日,当时的香港还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就在这一天,庄世平冒着巨大风险,在他新成立的南洋商业银行楼顶升起了香港第一面五星红旗。这面红旗不仅代表了他对新中国的忠诚,更开启了他为国家服务的金融征程。 "我只有1万美元的启动资金,那还是借来的。"庄世平曾回忆道。就是靠着这笔微薄的资金,他带领十余人艰辛创业,不仅成功创办了南洋商业银行,还于次年在澳门创办了南通银行,短时间内将其发展为当地资产最大的银行,业务量占到当地市场的四成。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西方国家经济封锁的困境中,庄世平经营的银行成为了中国与国际之间进行资金划转的重要渠道。尤其在抗美援朝期间,当几乎所有国际银行都冻结了中国的海外资金通道时,只有南洋商业银行能将人民币换成外汇,为国家从海外购置大量物资提供了保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庄世平再次走在时代前沿。1982年,他带领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设立分行,成为第一家在中国经济特区设立分行的外资银行。他还率先在内地推出港澳通用的信用卡——发达卡,推动了内地银行信用业务的发展。 然而,拥有如此显赫成就和巨额财富的庄世平,一生却过着比普通人还要简朴的生活。他没有私家车,每天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上下班;没有豪宅,住的是超过50年楼龄的员工宿舍;身上最值钱的物品只是一块价值不过百元的"精工表"。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上,86岁高龄的庄世平泪流满面:"47年来一直坚持升国旗,很多一起升旗的老伙伴们都走了,总算是等到了这一天!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告慰伙伴们在天之灵:夙愿已了!"第二天,他被香港特区政府授予最高级别的荣誉——"大紫荆"勋章。 这位被称为"中国最穷的富人"的传奇人物,一生的起点却可以追溯到遥远的1911年。那一年,庄世平出生在广东省普宁县果陇村一个世代书香的侨商之家。14岁时,他考入礐石中学读初中,与汕头结下了不解之缘。1927年暑假,正值青春年少的庄世平在汕头目睹了著名的潮汕"七日红"革命运动,这次经历让他受到了最初的革命熏陶,也在心中种下了爱国的种子。 庄世平的爱国情怀在1934年至1941年旅居泰国期间得到了具体实践。他先后担任新民学校副校长、中华中学训育部主任,以及《中原日报》记者和编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组织了"泰国华侨各界抗日联合会",积极发动社会捐款支持八路军、新四军和东江纵队,并动员学生、青年回国参加抗战。 "我10多岁就追随共产党,既不为官也不为利,只是受了洋人太多气,希望争口气,让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强盛,有地位、有尊严。"这是庄世平生前的肺腑之言,也是支撑他一生奋斗的信念。 与他的巨大财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庄世平极其简朴的生活方式。作为两家银行的董事长,他没有买过房子,住的是超过50年楼龄的员工宿舍,一张床用了20多年;没有买过车,每天都是步行或搭电车上下班;出差时坐经济舱,吃的是大排档;衣柜里没有一件名牌,身上最值钱的只是一块百元"精工表"。 他的妻子林影平也过着同样俭朴的生活。庄世平每月只拿200元回家,家里全靠林影平一人支撑,她通过种菜、织布和帮人补习中文赚钱贴补家用。庄世平的女儿庄耀华回忆说:"母亲生活很俭朴,但对父亲从没有抱怨过。" 即使拥有巨额财富,庄世平仍将目光投向教育与公益事业。他与好友李嘉诚一起为创办汕头大学奔走努力。从筹办、选址、勘察、设计到校董会成立、内部管理、师资力量等各方面,他都亲力亲为。此外,他还组织华侨为国内的卫生医疗与教育事业捐资捐款超过30亿,帮助建成了潮汕体育馆、潮阳大峰医院、普宁华侨中学等多个公益设施。 1987年,庄世平将他付出无数心血经营多年的澳门南通银行无偿交给国家,更名为中国银行澳门分行。2001年,他又将资金高达上百亿的南洋商业银行股份无偿交给国家,并入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

0 阅读:0
鹏天玩转旅游

鹏天玩转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