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2月,国民党原中将黄维,在拿到落实政策的退房款后,决定出钱为当年随他抗战时阵亡的部下修个纪念碑。 黄维的身份很尴尬,国民党中将的身份让他在工作生活中,总觉得自卑和低人一等。 国民党军政人员出走弃留的代管房产问题,一直都没有结果,这事办得拖沓,也是情理之中,都背弃了国家,还想奢望什么? 1983年12月,黄维拿到了他在南京的房产退房款,看着到手的钱,黄维一度都在晃神,从被俘到这一刻,黄维终于觉得自己也是这个国家的一份子。 这钱怎么花,黄维很早之前就做好了打算,一部分用于自己老年生活,一部分捐给当地孤儿院,最大的一部分,黄维想留给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 前两件事都好处理,但第三件事,就有些棘手了,按黄维的想法,他想在上海罗店那建一座纪念碑,那里是他曾经带着67师浴血奋战、勇猛抗日的战场。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短短数月,华北就相继沦陷,日寇更是喊出三个月拿下中国的猖狂口号,富饶的上海成了日军下一个攻占的目标。 淞沪会战一触即发,这场战役,中国投入了73个师,共70余万兵力,日本投入了9个师,共22万兵力,这是中日对战后的第一次大型会场,也是整个抗战里规模最大、战况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中国伤亡了25万余人,日军伤亡了9万余人,中国的拼死绝杀成功改变了日军的主攻方向,也粉碎了日本三个月毁灭中国的荒唐计划。 整场战役共持续了3个月,其中罗店又是淞沪会战中最惨烈的几个战场之一,这里还被称为了“血肉磨盘”,当时,身为18军67师师长的黄维身负重任,带着10000兵力在罗店与日寇生死搏杀。 日寇的飞机、大炮、炮弹像雨点一样,朝着67师所在的战地投来,随着时间的拉长,67师守在前线的战士越来越少,人手不够时,后勤炊事员、马夫都被派上了第一线。 两天的死守,10000兵力只剩不足1000人,就连师长黄维也身负重伤,眼看着罗店就要失守,黄维相当的不甘心,华夏男儿如何能眼睁睁看着外敌践踏国土? 拼到最后一口气,也要守着罗店!剩余这点兵力,硬生生又撑了7天,抗日结束后,黄维的官位已升成第12兵团司令,抗日战场是外战,黄维为国为民拼死杀敌,赶走了日寇后,黄维迎来了三年内战。 1948年底的淮海战役,黄维居然把日寇用来残害中国同胞的毒气弹拿了出来,投到了解放军阵地,这一战,无数的解放军战士眼睛被熏瞎,双腿被腐蚀,刘伯承这么一个铮铮铁骨的大将,看了都忍不住放声大哭。 黄维被俘,刘伯承立马请求中央枪毙了他,但毛主席考虑到黄维也是身不由己,他只是执行上层命令而已,在对日作战时,黄维的英勇,毛主席都记在心上,多年的不断感化,黄维彻底转变了性子。 黄维找到一直帮他办理房产退房款的王景春,主动表明想为昔日抗日牺牲的战士建座纪念碑,本以为这事会有诸多波折,没想到,王景春听了后,直接给黄维吃了一颗定心丸。 钱是黄维的,他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不需要问任何人意见!黄维没想到,他忐忑不安许久的事,王景春会如此轻松就解决了他的顾虑。 抗日再有功,这些战士也隶属国民军,在新中国为国民军立碑,黄维自己都不能说服自己,可听到王景春的回复,黄维一下茅塞顿开,果然是他想多了。 这就是共产党的精神价值观! 随后,黄维找到罗店的相关部门和社区,就建碑一事进行详细相商,听完黄维的想法,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这是爱国行为,理应支持! 开始动工建设后,黄维每天都去守着,67师活下来的战士已是凤毛麟角,战死杀场的那些战士,他们也是新时代的有功之人,这块碑也是他们牺牲价值的肯定。 自己都是满头白发的老人,黄维还跟着工人一起搬扛,纪念碑的竣工落成,黄维为其举办了一场简朴庄重的揭幕仪式,站在碑前,黄维表情凝重,碑文刻着的每一个名字,都曾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如今,用这种方式让他们看看新时代,看看他们曾经拼死保卫的国家,黄维也算无憾了!
1983年12月,国民党原中将黄维,在拿到落实政策的退房款后,决定出钱为当年随他
史记新说吧
2025-04-03 17:03: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