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祖国邀请哈佛博士高华健回国发展。没想到,高华健不仅不回来,还主动放弃中国国籍,成为美国人。可30年后,他却被国人奉为英雄,这究竟为何? 在西安交大,高华健创下最年轻论文发表记录。 哈佛教授来校交流时,点名要带他赴美深造。 当时国内连扫描电镜都没几台,高华健没有办法进行更深的学术研究。 在1982年,19岁的高华健踏上赴美航班,兜里揣着导师塞的20美元。 在哈佛大学求学生活非常艰苦,为了省钱,他每天吃的是隔夜的三明治。 为让自己得到更好地提升,经常通宵泡在实验室,正是这种“不要命”的精神,让他在25岁的时候就拿到了工程科学博士。 1988年毕业的时候,高华健站在人生十字路口, 一边是祖国,一边是斯坦福大学终身教职。 经过思想斗争,他最后选择了留在美国,并放弃了中国国籍。 当他的父母知道后,直接和他断绝了血缘关系。 尽管高华健十分委屈,但是没有办法,因为国内连个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只能背上“骂名”留在美国,接受更前沿的科研。 加入美国国籍之后,高华健像是变了个人,疯狂发表论文。 在40岁的时候,成为斯坦福最年轻的教授。 私下里,他总是对中国留学生说;好好学习,学到真本事了回去建设祖国。 为了让更过的中国留学生学到知识,在2001年的时候,他破格招收了23名和中国博士生,亲自带着他们进美国核心实验室。 这些学生中,其中有一名学生后来成为了天宫二号总设计师。 这 20年间,他悄悄培养出35名博士生,20人陆续回国。 当美国发现高华健教出的学生已经撑起中国航天工程的时候,已经晚了。 2015年,62岁的高华健回到清华大学,他带回来的不止只有是理论,还有30年积累的科研方法。 他还改革了课程体系,直接带着学生去酒泉发射基地实地学习。 再后来,他指导的博士生团队研发出了新型陶瓷基复合材料,并成功应用国产航空发动机上。 37年前,当年骂他“叛徒”的人,现在终于明白,有些选择要用三十多年的时间才能看懂。 他坐在床边,摸着院士证书自言自语地说道: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要有祖国。 对此,你怎么看?
1988年,祖国邀请哈佛博士高华健回国发展。没想到,高华健不仅不回来,还主动放弃
贺绪云讲历史
2025-04-03 15:56:48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