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现在还能独立制造大型运输机吗? 就这么说吧,俄罗斯现在造大型运输机,就像让瘸腿的熊跳芭蕾——理论上能蹦跶两下,实际跳完整场得把老命搭上。 吃苏联老本吃到崩牙。现役的伊尔-76MD-90A说是新型号,其实70%零件还是苏联库存。2019年想复刻安-124"鲁斯兰",结果发现液压系统图纸在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发动机得找PD-35(研发15年还没量产)。现在造架运输机比修克里米亚大桥还难,2023年交付的3架伊尔-76,航电系统里还装着法国泰雷兹的走私货。 供应链断成俄罗斯套娃。PD-14发动机号称国产,但涡轮叶片原料要从中国买镍基合金,数控机床得靠日本二手货改。更惨的是机翼复合材料——原本从德国进口,现在只能用苏联时期的玻璃钢凑合,导致新伊尔-76比老款重4吨,载货量反倒缩水8%。 人才断代比西伯利亚冻土还硬。苏联时期培养的航空工程师平均年龄58岁,年轻人宁可去油气管线当焊工也不搞飞机设计。2022年联合航空制造集团被曝用退休返聘人员手绘图纸,因为CAD软件许可证被西方停了。 2021年伊尔-112V轻型运输机首飞坠毁,总设计师当场死亡;2023年升级版伊尔-76在茹科夫斯基试飞时冲出跑道,原因是起落架轴承用了河南山寨货。现在俄罗斯空天军宁可翻新60年代安-12,也不敢轻易接新机。 替代计划成PPT展览。号称要取代安-124的"大象"运输机,模型在MAKS航展摆了5届,发动机还在实验室里冒黑烟。军方文件显示,2030年前能造出3架验证机就算奇迹,而美军C-5M机队都准备退役了。 所以别听什么"世界第二军事强国"的吹嘘,现在俄罗斯造运输机的真实水平,约等于用乐高拼真飞机——看着像那么回事,一上天就散架。
特朗普敢掀全球贸易的桌子,他敢对全球所有国家加关税。其实最大的底牌只有两张。
【64评论】【9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