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一95岁老人公园散步,遇到一位96岁老人,两人闲聊时竟发现她们是74年前进藏的同一批女兵,谁知,一番交流后又知道一个天大的消息!两位老人顿时相拥而泣! (参考资料:央视新闻——遇见你丨最美的重逢 两位女兵74年后实现“跨越世纪的拥抱” 2024-12-20) 在岁月长河的深处,有些故事注定被时光铭记,有些情谊永远不会因岁月流逝而褪色。2024年10月的一个平常日子,四川成都的百花潭公园内却上演了一幕令人动容的重逢,宛如命运精心安排的一场盛大惊喜。 这一天,阳光温柔地洒在公园的小径与湖面,95岁的闫家琪在家人陪伴下,满心欢喜地来到百花潭公园,庆祝自己的生日。此时的她,丝毫没有预料到,一场跨越74年的奇妙邂逅正悄然降临。 在公园的一处喂鱼区域,闫家琪正和家人享受着温馨时刻,而96岁的彭家英也恰好在此喂鱼。闫家琪的家人想拍一张全家福,便礼貌地请彭家英的女儿帮忙拍照。谁能想到,这看似平常的一次求助,竟成为了一段尘封记忆开启的钥匙。 几句闲聊中,闫家琪与彭家英惊讶地发现,她们竟同是首批进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的女兵,而且都来自53师。这一发现,瞬间让两位老人眼中闪过惊喜与激动,她们的话语愈发热切,仿佛要将失去联系的74年时光一口气补回来。 当闫家琪听到对方的名字“彭家英”时,她的眼睛瞬间瞪大,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随后激动地大喊:“彭家英,她是我们的班长!” 彭家英也在短暂的愣神后,认出了眼前的闫家琪,两人眼中泪光闪烁,毫不犹豫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周围的喧嚣都已远去,只有两位老人跨越了漫长岁月的重逢与深厚情谊。 那么,在这跨越74年的重逢背后,究竟有着怎样波澜壮阔、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历呢?让我们把时光的指针拨回到74年前,走进那段充满热血与激情的岁月。 1930年11月,彭家英出生于安徽合肥肥东县。1949年5月,年仅19岁的她在浙江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53师文工队,首个任务便是进军大西南解放成都。那时,闫家琪还是成都的学生,目睹解放军进城,对军队心生向往。 命运的轨迹悄然交汇。成都解放后,十八军受命进军西藏,这一消息如同激昂的战歌,在这片土地上掀起了一股参军热潮。闫家琪内心的热血被彻底点燃,她毫不犹豫地和弟弟妹妹一起,报名参了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53师文工队于雅安名山驻扎筹备进藏,彭家英担任闫家琪的班长,开展艰苦训练。尽管相处时间不长,可在闫家琪心中,彭家英手把手教会她打背包、系绑腿,是引领她成为合格战士的重要引路人 。 彭家英严谨认真的态度、坚毅果敢的性格,都深深影响着闫家琪,让她对这位老班长充满了敬意与感激,这份情谊也在闫家琪心中生根发芽。 1951 年 3 月,十八军 53 师向西藏进发,彭家英和闫家琪毅然踏上征途。进藏之路艰难,高山积雪、冰河湍急、高寒缺氧,战士们却凭借顽强意志,用简陋工具开辟道路。作为文工队成员,闫家琪在二郎山施工现场为战友歌唱鼓劲;彭家英所在队伍在甘孜机场工地艰苦劳作,窑洞垮塌致 4 位战友牺牲,彭家英重伤,十多天后就重返一线。 此后,由于工作调动,闫家琪和彭家英分别去了西藏不同的地方工作,从此失去了联系。在各自的岗位上,她们继续为西藏的建设与发展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闫家琪跟随大部队继续向西藏纵深地区进军,她和战友们响应号召,拿起锄头开荒种地,努力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为保障部队供给和当地建设贡献力量。 彭家英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将青春奉献给了这片她热爱的土地。在漫长的岁月里,她们虽然相隔甚远,却始终怀着对彼此的牵挂和对那段热血青春的怀念。 终于,在1954年12月底,一个让所有进藏战士欢呼雀跃的消息传来——康藏公路正式通车!这条凝聚着无数战士心血与汗水的公路,结束了西藏几千年来不通公路的历史,为西藏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闫家琪有幸参加了波密段的通车仪式,亲眼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她的心中满是骄傲与自豪。 74年前的那段从军经历,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闫家琪和彭家英的人生道路,赋予了她们乐观、豁达、坚毅的性格,让她们在后来的人生中,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困苦,都能坦然面对,勇往直前。如今,两位老人都已是儿孙满堂,享受着天伦之乐。她们在成都安享晚年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着西藏的发展变化,每当看到西藏如今的繁荣景象,她们的脸上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老西藏精神”,展现了中国军人的担当与使命。让我们向这两位革命老前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致敬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也致敬这份在风云岁月中结下的伟大情谊!
老谢顶不住了,姑父出来和稀泥了!姑父自我介绍自己是四川南充人,并说妻弟与郑琴
【6评论】【8点赞】
山民看国际
都是长寿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