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关闭了最后一座炼钢炉,从此可能就再无自主炼钢能力了。环保人士为英国熄灭最后一座炼钢炉欢呼的时候,就像是是在坍塌的产业链废墟上跳舞。 这场西方掀起“碳中和”运动,虽说英国取得了“胜利”,但这代价有点大——英国把军工、基建的钢材命脉,直接让给了中国敬业、印度塔塔这些外资巨头。 以后皇家海军的舰艇装甲板,估计得印上“进口”俩字,你说,一个五常国家,连钢都造不了,合适吗? 其实英国政府也不是没挣扎,掏出25亿英镑的绿色基金想救场,可这钱扔下去跟打水漂似的,环保标准越收越紧,工业反而被逼得喘不过气。 有人说,这是去工业化的加速器,可听着咋就那么憋屈呢?市场这东西,太无情,工业电价高得离谱,工人薪水降不下来,原料还得靠进口,运费都能把人吓哭,敬业集团接手钢厂,每天亏得心疼,谁干谁赔,玩不下去。 想当年,英国可是工业革命的老大哥,钢水滚烫,工厂冒烟,撑起大英帝国的威风,可现在呢?产量早就不行了,中国的唐山随便一出手,就能甩英国好几条街。 塔塔钢铁投了不少钱,政府也补贴,可成本压不住,市场不认啊,英国钢企愣是没翻身。 德国搞氢冶金,日本保高炉电炉,英国却直接熄了炉,自废武功,有人说这是时代变了,可命脉交给别人,心里真踏实吗? 万一哪天局势乱了,钢材断供,武器都造不了,那咋办?求人送几块钢板?全球化听着好,可疫情抢口罩、俄乌冲突涨能源,这些事儿还不够扎心吗? 再说,钢厂一关,不光是经济账,工人散了,社区空了,英国人自己心里,恐怕也不好受。 随着最后一座炉熄了,余温还在,但有些东西,丢了就回不来,环保赢了,可命脉谁买单?英国这步棋,很难说值!
英国关闭了最后一座炼钢炉,从此可能就再无自主炼钢能力了。环保人士为英国熄灭最后一
深夜故事篓
2025-04-03 00:11:35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