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一个帖子说:餐饮有个定律,如果你在某小店吃东西,吃时感觉不咸,吃完却一直想喝水,但又不解渴,那这玩意,肯定被乙基麦芽酚?呈味核苷酸二钠打底了。
这事,我上周就遇到了,上周六陪闺蜜逛亿象城可把我整懵了。我俩在商场里挑了家网红肉蟹煲,刚吃的时候还夸他家味道鲜,结果吃完两小时就跟沙漠里迷路似的,逮着服装店饮水机就狂喝,连试衣间服务员都问我吃了啥这么渴。
最邪门的是菜根本不咸,我闺蜜涂的唇釉都黏成拔丝地瓜了,这不对劲啊!
刷到那个说餐饮业'口渴定律'的帖子才恍然大悟。原来现在商家玩的是'鲜味诈骗'!乙基麦芽酚配呈味核苷酸二钠这套组合拳,能把白开水炖出老母鸡汤的鲜味。这俩玩意在食品添加剂目录里确实合规,但有些黑心商家往死里加,就跟不要钱似的。
规定每公斤只能放零点几克,可架不住有些后厨拿着汤勺直接往里怼啊!
给大家扒个行业内幕。现在商场餐饮竞争多激烈啊,租金贵翻台率低,有些店就搞'味觉轰炸'策略。他们后厨常备三件套:增香剂、保水剂、防腐剂。
特别是肉蟹煲这类重口味菜品,用冷冻蟹腿泡了磷酸盐保水剂,再拿焦糖色素上色,最后拿鲜味剂找补,整套操作下来成本能砍掉三分之二。你吃的时候觉得肉质Q弹汤汁浓郁,其实都是科技与狠活。
重点说说这俩罪魁祸首。乙基麦芽酚外号'味精他祖宗',能让食材散发烤肉店刚开门的焦香,现在连奶茶店都偷偷加这个提香。呈味核苷酸二钠更绝,它跟味精CP组合能把鲜味放大7倍!但副作用就是扰乱味觉神经,让你吃完半小时开始口干舌燥,喝两瓶矿泉水都压不住。
更坑人的是这些添加剂会让人上瘾!早就有研究,长期摄入超量鲜味剂会导致味觉变查。我查了资料,有些火锅店为了让客人反复消费,故意在底料里猛放这些玩意。
你吃着不咸反而觉得鲜,但身体里的钠离子早就超标了。这就跟抽烟一个道理,当时爽了,过后遭罪。
现在教大家几招破局大法。
进店先看菜品颜色,如果红烧肉亮得反光、汤汁浓得像胶水,赶紧撤!点单时跟服务员说'我家孩子对味精过敏',后厨立马不敢乱加料。还有个绝招,吃完要是嘴唇发紧、舌头发麻,二话不说打12315举报。
一包'万能鲜香膏'才8块钱,够用半个月,这换谁不心动?说到底还是违法成本太低,抓到也就罚个三五千,还不如人家一天营业额。
最后给吃货们提个醒,真想吃好的还是得下血本。那些人均三五十的商场餐饮,又要付租金又要搞装修,哪有闲钱给你用真材实料?下次再看见'浓汤宝''秘制酱料'的宣传语,赶紧捂紧钱包跑路。记住,真正的美味从来不会让你吃完变'人形抽水机'!
现在我跟闺蜜达成共识:宁愿多花二十块钱吃现熬的骨汤,也不当科技狠活的试验品。毕竟身体是自己的,商家可不会替你付医药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