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90岁的金岳霖去世,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为金岳霖料理了后事。金岳霖临终前曾经留有遗言,梁从诫却擅作主张,但是他的做法却被后人称赞不已。 金岳霖深受母亲唐淑贤的影响。 唐淑贤不仅贤良淑德,而且非常注重节俭和修身齐家,她常教育金岳霖要低调做人,保持谦逊。 小时候,金岳霖显露出了学术天赋。 1901年,他进入学堂,开始接触传统国学,很快掌握了四书五经。 1911年,年仅16岁的金岳霖考入了清华大学。 凭借优异的成绩,他获得了留学机会,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求学。 几年后,他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最终以博士身份完成学业。 在美国的留学经历让金岳霖接触到了西方哲学的前沿思想。 1925年,金岳霖学成归国,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并与冯友兰共同创办了哲学系。 他在教学上极具耐心,但不太愿意接受行政工作。 1950年,清华大学教务处长周培源找到金岳霖,邀请他担任哲学系主任。 金岳霖对行政工作心生抗拒,但最终在周培源的坚持下,他答应了这个职务。 然而,金岳霖常逃避领导工作,转而沉浸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最后清华大学也未再让他担任该职务。 金岳霖虽然在学术上取得了显赫的地位,但他的个人情感生活却一直未能如愿。 他深深地爱上了林徽因。 1931年,文化沙龙聚会成为了众多文人、学者的交流平台。 在那个屋子里,金岳霖第一次见到了林徽因。 那时的林徽因,已经是文化圈内的明星,她不仅美丽端庄,且学识广博,涉猎艺术、建筑、文学等诸多领域。 作为哲学家,金岳霖的理性与林徽因的才情产生了某种微妙的共鸣。 每次的见面,他总是忍不住为她朗读她喜欢的书籍,话题也总是自然地引向她擅长的领域。 金岳霖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离不开林徽因。 他几乎每天都会去梁家的客厅,参与沙龙活动。 这些日子,无论是共进午餐,还是一起聊文学,金岳霖总是从不缺席。 他会在林徽因感到烦恼时安慰她。 在林徽因和梁思成偶尔的争执中,金岳霖则扮演起“裁判”的角色,给予她建议。 1932年到1937年,金岳霖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林徽因和梁思成的面孔,住在他们家附近。 金岳霖几乎成了林徽因家庭的亲人。 在他们共同度过的时光中,金岳霖并未表现出任何过激的行为。 他对林徽因的感情始终保持着一个界限。 在林徽因身体虚弱时,金岳霖常常劝她不要过度劳累,注意休息。 然而,林徽因未能听从金岳霖的劝告,依旧继续奔波于各地考察中国古代建筑。 1955年,林徽因因肺病去世,消息传来时,金岳霖似乎无法承受这个打击。 金岳霖的学生回忆起当时,他站在那里,无法发声,泪水一滴滴落下。 林徽因去世后,金岳霖深感命运的无常。 自那时起,他的生活变得格外封闭。 他经常陷入往事的回忆。 甚至连曾经的朋友聚会,他也减少了许多参与。 时光流转,梁思成在林徽因去世七年后,选择再婚,娶了林徽因的学生林洙。 金岳霖感到无比讽刺与荒唐。 婚礼当天,金岳霖选择了离开,前往林徽因的墓前,带着白酒与花生,将多年来无法倾诉的情感倾泻而出。 那天,金岳霖醉意朦胧,却仿佛看见了林徽因的身影。 他不禁伸出手去,然而身体已不再年轻,最终跌倒在地。 在那一夜,他选择在墓前入睡。 到了晚年,金岳霖时常陷入沉默。 某年,他邀请了许多朋友一同共餐,宴席中,他突然站起身来,他喃喃道出:“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1983年,金岳霖老先生收到陈钟英的拜访,后者请求他写一篇与林徽因有关的文章,作为诗集的附录。 然而,金岳霖拒绝了这个请求。 直到1984年,金岳霖的健康彻底恶化,感到自己时日无多时,他将梁从诫召至床前。 金岳霖对梁从诫说,虽然他并非亲生儿子,但一直视其为亲生儿子,并托付他自己的后事。 金岳霖希望将自己的存款捐献给党和人民,并要求将自己的骨灰撒在大海中。 然而,梁从诫并未按金岳霖的遗愿处理,而是将他安葬在了八宝山公墓,与林徽因和梁思成葬在一起,三人依旧是邻居。 参考文献:[1]朱汉民.金岳霖融通中西的形而上学之道[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0(1):23-30
1965年,胡适去世3年。胡适的情人韦莲司,故意给遗孀江冬秀,寄去满满一大包东西
【4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