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派头真大,难道他不怕引起大哥刘备的不满? 关羽这人,三国里谁不知道?字云长,河东解良人,跟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兄弟情打小就铁得不行。他武艺高强,温酒斩华雄、白马坡杀颜良,名头响得震天。尤其镇守荆州那几年,更是风光无限。刘备把荆州这块战略要地交给他,关羽也没辜负期望,水淹七军、北伐樊城,打得曹军胆寒,硬生生把自己的威信推到了顶点。 荆州是蜀汉的命根子,地理位置太关键,上接中原,下连东吴,丢了就等于掐断蜀汉半条命。关羽在这儿驻守,手底下有得力干将,像关平、周仓这样的武将,赵累、王甫这样的文官,还有五百校刀手当亲兵。这阵仗,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他治军严得很,平日里高高在上,校刀手站两边,底下人谁敢不服?荆州老百姓敬他,士卒怕他,关羽在这儿几乎就是土皇帝。 说到派头,关羽那是真不含糊。水淹七军后,他带兵北上,江面上的战船挂着“汉寿亭侯”大旗。这爵位是汉献帝给的,刘备后来封他前将军、假节钺,地位更高,可他偏就不换旗号,硬要用老称号。有人说这是倔,有人觉得他这是想秀一把独立性。他手下人马整齐划一,出门时关平开道,周仓扛刀,五百校刀手脚步一致,声势浩大。反观刘备,出门简单得很,双股剑自己背着,跟关羽这排场比,简直天壤之别。 关羽对同僚的态度也够嚣张。黄忠跟他齐名五虎上将,他却当面骂人家“老卒”,嫌黄忠年纪大,压根瞧不上。他还写信给马超,要比武较量,摆明不服气。刘封、孟达这些小辈更惨,关羽说啥就是啥,呼来喝去跟使唤下人似的。按理说,这种做派早该惹人眼红,可刘备那边愣是没啥反应。 那刘备到底咋想的?史书里没明说他对关羽这派头不满意。相反,他对关羽信任得不得了。当初把荆州交给关羽时,刘备那是真把心掏出来了,意思就是“你守好了,我放心”。关羽再张扬,刘备似乎也不在意。有人猜,刘备可能觉得关羽这威风是给蜀汉撑脸面,毕竟兄弟情摆在那儿。刘备说过,关羽跟他就像手脚,砍了谁都不行。这种感情,估计是刘备睁只眼闭只眼的原因。 可关羽这派头,真没给刘备添堵吗?表面看没啥,兄弟俩关系铁,刘备也乐意捧着他。但底下人呢?荆州那帮将领、文官,哪个心里没点小九九?关羽这么压人,时间长了难免有人不服。更别提,他这高调作风还传到外头去,曹魏、东吴都盯着呢。尤其东吴,孙权早就对荆州眼红,关羽越威风,他们越觉得威胁大。 再说关羽自己,他这派头也不是没代价。荆州之战就是个例子。他一门心思北伐,水淹七军打得痛快,可后方呢?东吴的吕蒙瞅准机会,趁他不备偷袭荆州。关羽回援时已经晚了,城池丢了不说,自己还带着残兵败走麦城,最后死在东吴手里,五十八岁就没了。这结局,跟他之前的威风比起来,太讽刺了。 关羽死后,刘备听到消息,眼泪都掉下来了。他不听劝,非要伐吴报仇,结果在夷陵打得一塌糊涂,自己也病死白帝城。关羽的派头没直接惹刘备不爽,可间接坑了蜀汉一把。他要是低调点,多防着东吴,荆州未必丢,蜀汉也不会这么快走下坡路。 其实,关羽这人性格就这样,傲气重,讲义气,但也容易膨胀。他觉得自己功劳大,地位高,摆点谱理所应当。可三国这乱世,谁管你派头大不大?东吴不讲情面,曹魏更不会手软。刘备宽容他,是兄弟情在撑着,可这宽容救不了关羽的命,也保不住蜀汉的基业。 从另一个角度看,关羽的派头也不是全无道理。他镇荆州那些年,确实震慑了曹魏,让蜀汉在南边站稳了脚跟。北伐时,水淹七军那场仗打得漂亮,连曹操都慌了,想迁都躲他。这威风,不是谁都能有的。刘备估计也明白,关羽这派头有风险,但也有用,能唬住敌人。只是,关羽没算到,东吴会从背后捅刀子。 说到刘备的不满,可能压根没到那一步。关羽在时,刘备更多是倚重他,哪有空计较排场大小?关羽死后,刘备那反应才叫真情流露,宁可搭上蜀汉也要报仇。这兄弟情,估计关羽活着时也没想到有这么深。可惜,这感情没帮关羽躲过劫难,反而把刘备自己拖垮了。 关羽的派头,说白了就是双刃剑。震敌人的同时,也给自己埋雷。刘备没不满,是他心大,可这心大,最后害了俩人。关羽要是收敛点,多留个心眼,结局会不会不一样?蜀汉会不会多撑几年?这事儿,细想真挺憋屈。
关羽的派头真大,难道他不怕引起大哥刘备的不满? 关羽这人,三国里谁不知道?字云长
无畏战士闯龙潭
2025-04-02 19:48:10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