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在入朝之前亲笔填写的简历,字迹工整铿锵有力! 在阅读过程中,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随时留言交流! 在俄罗斯国家历史档案馆的一个角落里,珍藏着一份标有“绝密”字样的档案,打开档案,映入眼帘的是一份工整有力的简历,笔画间透着坚毅果敢。 这份简历的主人,正是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 1922年,毛岸英出生在湖南长沙,作为一个革命家庭的孩子,命运似乎从一开始就给他安排了不平凡的人生剧本。 童年时,他和母亲杨开慧一同被关进监狱,短短一年后,年幼的他亲眼目睹母亲被敌人杀害,从此失去了最重要的亲人。 但生活的打击并未击垮这个倔强的孩子,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他被送到了上海的地下党幼稚园,然而好景不长,1931年上海地下组织遭到破坏,幼稚园被迫解散,命运再次将他推向了街头。 为了生存,毛岸英什么活都干过,甚至当过烧饼铺的学徒,捡过破烂,这些经历让这个少年过早地学会了坚强,也让他更深刻地理解了底层人民的苦难。 1936年,党组织安排14岁的毛岸英前往苏联学习,在异国他乡,这个倔强的少年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 他先后在军政学校和军事学院学习,不仅掌握了精湛的俄语,还在后来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积累了宝贵的军事经验。 网友们评价说,毛岸英的经历,是那个年代革命家庭子女的缩影,从他的简历字迹中,就能看出这位革命者子弟的担当。 的确,一份简历背后,是一段荡气回肠的革命岁月,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革命家的孩子”用生命写就的传奇。 后来到了1946年,毛岸英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延安,这一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按照父亲毛泽东的要求,他必须先“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于是,这个在苏联留过学、参加过卫国战争的青年,开始了最接地气的劳动生活。 睡土炕、吃粗粮、种庄稼,他和普通农民过着一样的日子,即便后来在工厂担任党委副书记,他依然保持着这份朴实作风。 有一次,他的舅父想通过他谋求一个厅长职位,他立即写信婉拒,表示“新中国不同于旧中国,不能搞特殊化”。 而毛岸英的婚姻同样朴实无华,与刘思齐结婚时,讲究排场是常理,但他们的婚礼只是在菊香书屋摆了一桌家宴,父亲送了一件珍藏的呢子大衣作为结婚礼物,这是他最珍贵的心意。 直到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缨,成为了第一个志愿兵,为了不让妻子担心,他只说“这次出门时间长一点”。 在朝鲜战场上,他担任志愿军司令部的俄语翻译和秘书,工作认真负责,然而,1950年11月25日,一场空袭永远地改变了这个28岁青年的命运。 在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室,他为了守护重要文件,在美军投下的汽油弹中壮烈牺牲。 得知噩耗后,毛泽东强忍悲痛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多年后,当刘思齐问及“岸英是否是个合格的儿子”时,毛泽东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合格,他是我的骄傲! 而简历中的每一个字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他不平凡的一生,字迹之间,是一位革命者的赤子之心。 是啊,一份简历,一个英雄,一段被岁月永远铭记的传奇。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信息来源:人民协政网)
毛岸英在入朝之前亲笔填写的简历,字迹工整铿锵有力! 在阅读过程中,大家有什么
奇希谈趣
2025-04-02 18:50:4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