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被攻破后景况有多惨烈?据现场目击者赵烈文的描述:人间地狱。 1864年7月

只言片语里 2025-04-02 17:27:34

天京被攻破后景况有多惨烈? 据现场目击者赵烈文的描述:人间地狱。 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的都城瞬间陷入血海深渊。现场目击者赵烈文在日记里写道:“人间地狱”,短短四字背后藏着多少惨烈的真相?街头尸横遍野,老人孩子无一幸免,抢掠杀戮如同狂风席卷。湘军士兵失控发泄,清军将领约束无力,这座繁华之城为何一夜间沦为废墟?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声势浩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席卷南方十几个省,巅峰时占据半壁江山。天京,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是这场起义的政治和军事心脏。1862年起,湘军在曾国藩的指挥下开始围困天京,断了城里的粮草补给。两年下来,城内军民吃光了存粮,甚至连树皮草根都啃完了。到了1864年夏天,天京已经是个弹尽粮绝的空壳,守军和百姓饿得皮包骨头,抵抗力几乎为零。7月19日那天,湘军瞅准时机,用地道埋炸药炸开城墙,数万士兵像潮水一样涌了进去,太平军残部拼了命反击,可哪还有翻盘的力气?城门一破,天京彻底完了。 天京被攻破后,城里的景象只能用“惨绝人寰”来形容。赵烈文是曾国藩幕僚里的一个文人,亲眼见证了这场浩劫,他在《能静居日记》里留下了让人头皮发麻的记录。湘军冲进城后,纪律全崩,像一群饿疯了的狼,见人就杀。街上到处是尸体,老头老太、小孩婴儿,一个都没放过。赵烈文写到,很多小孩还没满三岁,就被士兵直接砍死,血溅得满街都是。杀戮还不算完,抢东西更是家常便饭。士兵们砸开民宅,把金银财宝、粮食布匹一股脑儿抢走,连穷人家的锅碗瓢盆都不放过。有人想护点家当,当场就被捅死,尸体倒在门口都没人管。 城里很快就烧了起来,房子被点火,浓烟呛得人喘不过气。夏天的热浪加上尸体腐烂,苍蝇满天飞,臭味熏得人想吐。赵烈文说,活下来的人躲在角落里发抖,可还是逃不过搜查,士兵挨家挨户翻,逮到人就杀,压根不管你是男是女、老是少。湘军憋了一肚子火,粮饷老发不下来,早就对天京恨得牙痒痒,破城后全撒在老百姓身上了。曾国藩下了约束令,可底下将领根本不听,睁只眼闭只眼,士兵更是放开了干。天京从一个热热闹闹的大城,几个小时就成了血腥屠场。 这场惨剧的主角是湘军,而湘军的头儿曾国藩得担大责任。曾国藩是个湖南乡下出身的读书人,靠着死读书考上进士,后来在朝廷混得风生水起。太平天国起来后,清廷没辙,就让他回老家拉队伍。他从零开始,把一群农民训成湘军,靠着铁腕治军和死磕到底的劲头,一步步打到天京。攻城那天,他坐镇后方,没亲自进城,可底下士兵干的那些事,他不可能一点不知道。湘军纪律严是出了名的,但破城后为啥管不住?一是士兵憋太久了,打仗没少死人,饷银还老拖着,谁不想抢点东西发泄下?二是将领们也想分杯羹,抢来的财宝大家都有份,约束令就成了一张废纸。 曾国藩不是啥十恶不赦的坏蛋,他打太平天国是为了保清廷江山,可天京的惨状跟他脱不了干系。赵烈文日记里没美化他,直白点说,这场屠杀就是湘军上下一起失控的结果。曾国藩后来也知道这事捅了大篓子,可木已成舟,他只能硬着头皮接着干。 天京一破,太平天国就彻底垮了。洪秀全早在城破前就病死了,他儿子洪天贵福接了位,可这时候谁还听他的?城破后,他带着残兵跑了没几天就被抓,押到刑场凌迟处死,死得那叫一个惨。忠王李秀成也跑不了,被抓后写了供状交代了一堆事,最后还是被砍了头。其他太平军头目死的死、散的散,清军四处追杀,愣是没留啥活口。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就这么在天京的血泊里画了句号。 曾国藩靠这场胜仗得了大赏,封了个“一等毅勇侯”,名声一时无两。他留下来当两江总督,想收拾烂摊子,把江南重新弄好。可天京那一堆烂事传出去后,谁还信他是个好官?湘军在天京干的那些破事,成了他甩不掉的污点。湘军打完仗就散了,可那些将领靠着战功一个个发了家,后来还成了地方上的大佬。清廷靠着这场胜利喘了口气,可南方经济被打得稀烂,百姓流离失所,日子苦得没法说。 天京陷落的惨状,不只是太平天国的事,也是整个清朝衰败的一个缩影。打仗的时候,城里城外的人都遭了殃。太平军守城守得死心眼,饿死多少人都不撤;湘军攻城攻得不要命,杀红了眼连老百姓都不放过。赵烈文日记里那句“人间地狱”,说得一点不夸张,可这地狱是谁造的?说白了,战争就是个绞肉机,不管谁赢谁输,苦的都是底下的老百姓。 这场仗打完,南方好多年没缓过来。田没人种了,房子烧没了,活下来的人拖家带口到处讨饭。清廷是保住了,可国力早就掏空了,后面洋人一来,想挡都挡不住。天京的血教训挺简单:仗打得再漂亮,死的还是普通人。元代有个叫张养浩的说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话搁天京身上,太对了。

0 阅读:84

猜你喜欢

只言片语里

只言片语里

把玫瑰藏于盛夏 把海棠藏于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