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次刘伯温怂恿朱元璋亲征之后,刘伯温尝到了甜头,那就是朱元璋终于注意到自己的作用,封了刘伯温为军师。 刘伯温尝到甜头之后并没有死心,为了让朱元璋再次亲征而上了一道奏章。本来,刘伯温还以为,朱元璋会再次带着自己出征,结果呢,朱元璋此次出征,除了带武将之外,一个谋臣都没带。“止留丞相李善长、军师刘基、学士宋濂等,率领后军,镇守金陵”。 但是,不死心的刘伯温,为了凸显自己的才能,从而让朱元璋再次对自己刮目相看,在朱元璋即将出征之际,再次对朱元璋献上了自己的计策。对此,同样是在书中,还有这样一段描写: 刘基等率群臣饯送,随对太祖说:“此行径逆大江而上,从安庆水道,越小孤山直抵江州,以袭友谅之不备。彼着迎战,我当即发陆兵围之;彼若败走,弃江西而奔,主公不必追袭,惟尽收江西诸郡,然后取之未迟。”太祖说:“军师所谕最是,孤不敢忘。” 这一段对话,本来是刘伯温想随着朱元璋一起出征时的策略,但是由于朱元璋没有带着刘伯温一起行动,导致刘伯温的如意算盘落空,只能尴尬的直接向朱元璋亮出自己的底牌,那就是希望朱元璋按照自己的计策行事。而朱元璋也表示,“孤不敢忘”。 本身就很尴尬的刘伯温,为什么要在此时,告诉朱元璋自己的计策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首先,自己作为军师,有必要提醒朱元璋,要时刻保持警惕。其次,刘伯温如此交代,就是想要告诉朱元璋,在朱元璋出征之前,自己就已经预料到战局的走向了,此次出征,朱元璋是有惊无险。 最后,刘伯温的这番话,也给自己留下了后路。大家都知道,战场上的局面,那都是瞬息万变的,虽然刘伯温预料到了战局的走向,但是万一敌人并没有朝着自己预料的方向进攻呢?于是,刘伯温的这番话,也是告诉朱元璋,如果胜利了,是自己有远见,如果失败了,是朱元璋没有带着自己一起出征的缘故。 也就是说,本来只是刘伯温自己一个人尴尬的局面,却被刘伯温轻易的将这个尴尬的局面,转给了朱元璋。而朱元璋的一句“孤不敢忘”,实际上已经知悉了刘伯温的意图,实际上也就是把“尴尬”这个球,又踢给了刘伯温。不得不说,在刘伯温与朱元璋之间,莫名的形成了一种互相尴尬的局面。
刘伯温不死心,再次怂恿朱元璋亲征,结果却尴尬了!
虫子天下
2025-04-02 17:11:46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