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月30日,在对越收复者阴山战斗中,战士通信员张兴万、号兵张玉珍奉命回营部报告战况及请求增援,途中遭越军包围,他俩交替掩护向营部靠拢,危急时刻时,张玉珍怂了,弃枪而逃,留下张兴万一个人与敌拼杀,他打光了所有子弹,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他抓起唯一的一个手榴弹准备与冲上来的越军同归于尽,三个越军三把冲锋枪近距离向他扫射,英勇顽强的张兴万身中93弹,壮烈牺牲! 麻栗坡烈士陵园,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正穿行在一排排墓碑之间。他神情肃穆,手里拿着一块抹布,不时停下脚步,仔细擦拭着烈士墓碑上的灰尘。这位老人名叫安振江,今年56岁,是一名退伍老兵。 安振江出生在火车站,父亲是一名从朝鲜战场转业回来的铁路工人。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对军人充满向往。1982年,年仅18岁的安振江应征入伍,成为云南某部的一名卫生员。在部队的日子虽然艰苦,但安振江对这段经历十分珍惜。 几年军旅生涯,安振江结识了许多朴实敦厚的战友,其中不乏高山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兄弟。大家朝夕相处,情同手足。对于安振江来说,这份战友情比什么都宝贵。直到今天,他还常常跟人提起连队里的趣事,每每谈到当年的情景,都忍不住眉飞色舞。 1984年初,部队奉命开赴云南边陲,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临行前,安振江被连队留了下来,承担起照料伤病员的重任。他知道,这意味着肩负着战友的生死,使命十分光荣,但压力也很大。安振江暗自发誓,一定要不辱使命,做好本职工作。 1984年4月30日,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炮火在云南边境的者阴山上空呼啸。山下的丛林里,一场你死我活的肉搏正在进行。早先,通信员张兴万和号兵张玉珍接到命令,要快速赶回营部报告战况,请求增援。但半路上,他们遭遇了越军的伏击和包围。 形势千钧一发,两人商议后决定,轮流掩护对方突围。一人吸引火力,另一人趁机向前。这个方法十分凶险,稍有差池就是万劫不复。 果不其然,没等张兴万突出去多远,身后就传来密集的枪声。他回头一看,张玉珍竟然丢下武器,吓得魂不附体地逃走了。张兴万大吼一声,掉头冲了回去。子弹在他身旁呼啸而过,打在树干上迸出点点火星。 眼看敌人就要冲上来,张兴万抓起手榴弹,打算同归于尽。但还没等他拉响拉环,三个越军三把冲锋枪近距离向他扫射。张兴万高大的身躯立时被打得千疮百孔,鲜血飞溅如注。最后,这位年仅22岁的战士倒在了血泊之中,身中93弹。 与此同时,战场上的安振江正忙得不可开交。作为连队的卫生员,他一刻也不敢停。一个个负伤的战友被抬到他面前,伤口血肉模糊,触目惊心。安振江咬紧牙关,飞快地包扎止血,用绷带和夹板固定骨折的肢体。火线上哪有什么消毒棉球,能用上干净的绷带就算不错了。 战事吃紧,伤员越来越多,防线一度差点被突破。安振江只好一次次冒着枪林弹雨,把伤员拖到掩体后。有时候他背一个,腋下还要夹一个。那样子别提多滑稽,战士们看了连连摇头。但谁也不是笑话,因为大家都知道,卫生员这一行当有多危险。 炮火纷飞中,安振江眼睁睁看着一个个伤员咽下最后一口气。有的战士明明已经救不回来了,但他还是一遍遍地呼喊他们的名字,想把人从鬼门关拽回来。那一天,安振江抢救了32位伤员,其中9位壮烈牺牲。面对牺牲的战友,安振江强忍着泪水,继续工作。现在还不是伤心的时候,还有更多人在前线等着他。
1951年,在一个炮兵阵地上,竟然还有炮弹射出,要知道这个阵地基本全员阵亡了,美
【6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