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绝对是一把好牌打的稀巴烂的那种,校长给他的任务一个都没干好 胡宗南的青年时代大多是在乡村教书度过,生活平淡无奇。 尽管他教书多年,依然未能升迁。 1924年,黄埔军校宣布招生,胡宗南毅然决定前往广州求学。 在第一次报名时,由于个头不高且年纪偏大,几乎被淘汰。 负责招生的是后来的敌人毛泽东。 毛泽东对于学员的挑选并不拘泥于传统标准,最终胡宗南通过初试。 然而,复试时,胡宗南再次因身高问题而被拒绝。 黄埔军校的党务代表廖仲凯注意到他的情况,主动了解情况后,决定破格允许胡宗南参与考试。 这一次,胡宗南进入了黄埔军校。 在黄埔军校,他的同班同学大多年纪比他小,而且热血沸腾,常因意识形态和派系问题发生冲突,而胡宗南却能在纷乱中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毕业后,胡宗南进入了黄埔军校的教导团,参与了北伐战争,迅速从一个小排长成长为团长。 1927年,蒋介石因政局变化被迫下野。 当时,黄埔系的第一师,面临孙传芳和张作霖联军的压力,而胡宗南及时组织了黄埔校友会议,鼓励大家通过战斗来支持蒋介石复职。 在胡宗南的带领下,黄埔系表现卓越,在龙潭战役中重创敌军。 此战后,蒋介石复职。 胡宗南不仅稳住了黄埔系的军心。 蒋介石重新掌权后,胡宗南迅速晋升,先后担任了第一师师长、第一军军长、17军团军团长、34军集团总司令以及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1947年,胡宗南率领20万大军进攻延安。 然而,延安早已被中共撤空,重要机关和百姓早早撤离。 更让胡宗南气愤的是,他竟发现毛泽东留下一张字条,字条内容讽刺了他的战略失误。 这种“光辉战绩”令胡宗南尴尬不已,尤其是他原本期待向蒋介石交出一份胜利报告。 蒋介石在得知胡宗南的战报后,感到愤怒,甚至在一次对胡宗南的电话中,他表达了对未能抓到毛泽东的强烈不满。 蒋介石认为,既然胡宗南在延安大败中共,那么毛泽东应该已经被俘。 当时,蒋介石还提出亲自前往延安视察。 他苦心劝说蒋介石推迟计划,理由是延安局势不稳。 然而,蒋介石坚持认为,延安作为毛泽东的根据地,他必须亲自去看看。 看到毛泽东简陋的环境蒋介石大为震撼,随即返程。 1948年,国民政府在多条战线上的形势不断恶化,尤其是在东北、华北和华东战场。 尽管如此,胡宗南仍能维持一支精锐的兵力,驻守在西安及周边地区。 1948年,西北解放军在彭德怀和习仲勋的指挥下,针对胡宗南的防线发动了进攻。 解放军成功在渭北展开战役。 胡宗南虽料到可能发生冲突,却未能及时做好充分的准备。 胡宗南立即指派旗下的钟松部队防守冯原镇。 解放军采取了包围和突破的战法,冯原镇及其周边阵地迅速被解放军攻占,钟松和其部队虽然进行顽强抵抗,但最终未能守住阵地。 胡宗南对此极为愤怒,并在失败后立即召集军事会议,严厉批评失职的指挥官,并决定做出人事调整。 然而,西北战局的局势却始终未能得到根本改变。 10月,西北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发动了荔北战役。 胡宗南决定调整其部队部署,将重兵集中在荔北地区。 在冯原战役结束后,胡宗南的部队被迫退守至澄城以南、郃阳以北的高地,其中以第十七军和第三十八军为主力,分布在韦庄、东汉村和西汉村等战略要地。 胡宗南的部署意图是通过布置一条袋形阵地,诱使解放军进入后,再从侧翼和空军配合下,进行歼灭作战。 然而,西北解放军并未按胡宗南的预想进入陷阱。 解放军迅速从郃阳南下,从侧翼发起攻击。 西北解放军突破了第十七军康庄部的防线。 胡宗南急忙调动姚国俊部增援,但也未能阻挡解放军的攻势。 东、西汉村终于被解放军攻占。 胡宗南调集了第六十五军和第一军赶往大荔与洛河沿岸。 经过一场艰苦的战斗,第六十五军成功夺回了东汉村和西汉村的阵地。 然而,解放军的反攻开始。 在战役的最后阶段,胡宗南决定集中所有力量发动反攻。 解放军的进攻仍然给自己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管如此,胡宗南仍大肆宣传“荔北大捷”,以此鼓舞士气,并向蒋介石报告战况。 在荔北战役结束后不久,解放军在11月底展开了新的进攻。 胡宗南的部队在渭北陷入了绝境,西北解放军突破了洛河防线,逼近了关中地区。 1949年,5月胡宗南逃离西安。 国民政府在四川建立了最后的防线。 在众多将领的劝降信中,胡宗南最终选择了忠诚于蒋介石,定前往台湾。 参考文献:[1]冶铁.胡宗南“借”报记——《新秦日报》寿终《黎明日报》出世的一段公案[J].新闻知识,1994,0(1):43-44
胡宗南绝对是一把好牌打的稀巴烂的那种,校长给他的任务一个都没干好 胡宗南的青年时
陌上伊人笑
2025-04-02 15:44:21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