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朝鲜战场,我军战士宋惠国正在运送一车高粱米。谁知,路标错误,误闯敌营,宋惠国心想:“糟了,这可怎么办?”刚要开车离开,不料,雪天路滑,车竟然抛锚了;与此同时,有敌军向他走来。 在朝鲜战场,我军在一次战役中,收缴了敌军的后勤补给卡车,可是无人会开。 于是我军立刻加紧训练,培训一部分战士。其中,宋惠国就因为入伍前会开车的经验入选,并很快上手。 从此,宋惠国成为了运输队的一员,负责我军物资装备运送,每次都顺利完成任务。 1951年11月的一天,宋惠国接受任务,运送一车高粱米到我军营地。 高粱米是我军重要的口粮,宋惠国一听,立刻挺直全身,敬礼道:“保证完成任务!” 领队拍拍他的肩膀,笑道:“此行重要,为你安排了一名小战士,随行警戒。” 随后,等高粱米装车后,宋惠国和小战士跟着此次车队,趁着夜色来临,悄悄出发了。 是的,此行很是危险,因为敌军一直掌握空权。随着战事的胶灼,久攻不下,战线拉长。尤其对方的领导,曾大言不惭:“在圣诞节前夕,一定大胜而归。” 随着时间的临近,敌军派出飞机,不断地搜索我军的补给运输线,妄图让我军弹尽粮绝,不攻自破。 所以,我军的运输队为了规避风险,只能趁着夜色的掩盖,出发送补给。 不过,黑夜也不是完全安全,因为敌军也会在晚上出动,不断巡查。 这边,宋惠国稳稳地开着车,小战士忽然道:“宋大哥,下雪了。” 宋惠国一听,定睛一看,果然下雪了。他心里一紧,要知道下雪天,行车困难。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宋惠国他们的车队,又遭到了敌军飞机的巡查,敌方发现异动,竟然向下投掷照明弹。 车队的岗哨发现情况,鸣笛警示。车队的人员一听,立刻关闭车灯,大家开始提高车速,快速离开照明区。 宋惠国也开始提高车速,快速离开,因下雪,视线受阻,竟然不知不觉间,脱离了队伍。 小战士握紧安全带,紧张道:“宋大哥,怎么办啊?” 宋惠国心里也害怕,可是他不能表现出来,他故作淡定道:“根据路牌走就行,别担心。” 谁知,敌军早就在无意间,调转了路标的方向。宋惠国根据路标开了一段时间,竟然远远的看到了营地。 二人刚要说话,忽然小战士,指着远处,结巴道:“咱们的营地,竟然开灯吗?” 宋惠国也变了脸色,要知道我军为了隐蔽,防止敌军的搜查,一直都是各种隐蔽处理,绝不可能灯火通明。 宋惠国只能安抚他:“看看情况,别急。” 小战士默默点头。 二人停下车,刚准备掉头,谁知,敌军远远看到有车进来,便向他们走来。 宋惠国看小战士准备出击,立刻按住了他,示意他不要轻举妄动。 他看到敌军走过来,淡定地拉下了车窗。对方开口道:“hi”又比划着什么。 宋惠国认真听了一下,便对对方挥手表示:不需要帮助。 之前,我军进行过一些简短的口语培训,宋惠国虽然凑合能听懂,但是不会说。 对方看他拒绝,又看雪越来越大,已是深夜,天又挺冷的,竟然转身回去了。 小战士这才松了一口气,他好奇道:“他们怎么不抓我们?” 宋惠国琢磨了一下后,说:“我们开的车和头盔,就是缴获他们的,他们以为是自己人。” 二人准备开车离开。谁知,因积雪路滑,车抛锚了,无论宋惠国怎么加大油门,都无法启动车辆。 正着急,远远的开来了一辆卡车,对方下车后,也没注意宋惠国他们,直接回到营地去了。 宋惠国竖耳一听,不远处的卡车,还在打出“嗡嗡嗡”的声音,说明车钥匙在车上。 他当机立断:“走,我们去那辆车上去,赶紧离开。” 二人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地到了车上,刚做在驾驶座上,宋惠国又听到了车厢里,似乎有声音传来。 他们对视一眼,打开缝隙一看,竟然是25个敌军。不知道是庆祝什么,喝的大醉,一个个在打呼噜,睡得正香。 宋惠国赶忙示意小战士盯紧这些敌军,然后握紧方向盘,一踩油门,迅速地离开了敌营。一路疾行,二人这次总算顺利的到达我方营地。 宋惠国到了营地,远远地就开始有规律的按喇叭。告诉我方岗哨:“自己人,有事,速来。” 我方战士听到暗语立刻前来帮忙。过来一看,竟然有25个敌军,在车里。 此时的宋惠国才算放下心来,他一摸后背,已然湿透了。 此事被领导得知后,拍着宋惠国的肩膀直呼:“好样的,一车高粱米换一车俘虏,太值了。” 宋惠国为此荣获二等功,他的事迹传遍了我军。大家为他编撰了山东快板《一车高粱米》,广为传唱。 遇事镇静,不慌不忙,急中生智,当机立断。这样良好的品质,才让宋惠国可以有惊无险回归我军。 后来,86岁的宋惠国,还偷偷从医院跑出来,在纪念碑前敬献鲜花。 亲爱的战友,盛世安康,你我所愿,早已实现,安息吧!
1951年,朝鲜战场,我军战士宋惠国正在运送一车高粱米。谁知,路标错误,误闯敌营
趣叭叭
2025-04-02 15:20:28
0
阅读: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