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陈树湘腹部重伤,晕死过去,敌人用担架抬着他,急忙往后方赶,谁料,他睁开眼,颤抖伸手扯开纱布,钻进肚里,咬牙抠出1大截肠子。
陈树湘出生于1905年,在一个贫苦的湖南农民家庭,自小年纪起,他就常常见到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在家乡从事革命活动的情景,这些革命先驱的事迹和思想,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陈树湘对旧社会的不满和改革的渴望。
1919年,14岁的陈树湘就积极参与了由毛泽东发起的长沙反日爱国运动。1922年,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7岁的陈树湘在湖南长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那时起,陈树湘就一直追随党走,跟随毛泽东等人参加过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重大斗争。在一次次的战火洗礼中,这个出身卑微的农家子弟很快就成长为红军的一员骨干。
到了1934年,陈树湘已是红34师的师长,阅历无数战火硝烟,这一年的秋天,数万红军战士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了艰难的战略大转移 -- 长征。
11月,长征途中的红军在湘江一线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围堵,为确保大部队安全渡江,红34师奉命担任阻击敌军30万大军的重任,掩护主力部队转移。
历经4天5夜的鏖战,陈树湘指挥红34师终于拖住了敌军,为红军主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渡江之后,陈树湘率领仅存不足1000余人想要突破包围,重新与主力部队会合。可是途中,他们遭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围攻,随着战斗的持续,弹尽粮绝,官兵们不得不撤进深山,与敌军遭遇战。
12月初,孤军被彻底围困在湘江东岸一隅,他们已经几个月未获补给,弹尽粮绝,饥寒交迫。眼看就要被敌人消灭,陈树湘明白这是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头。
经过深思熟虑,陈树湘终于直面现实,下定决心要赌一把,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突出重围!
他立刻召集手下将士开会,庄严宣布了两条作战方针:一是设法突围去湘南发展游击战争;二是万一突围不成,宁死不投降!
陈树湘的话犹如一记重锤,狠狠砸在场人的心头,所有官兵无不双眼熊熊燃烧着不屈的斗志之火。
接下来的几天里,红34师余部在陈树湘的指挥下,同敌军周旋,死里逃生,可是敌我力量悬殊太大,红军伤亡不断增加。
12月14日,陈树湘受了重伤,从昏迷中醒来时,他已经被敌人活捉了。可他怎能就此被俘?一个曾在枪林弹雨中杀出重围的硬汉,一个为了不向敌人低头而不惜割断肚肠的革命战士,怎能忍受这等耻辱?
当陈树湘被抬到敌人阵地时,他腹部的枪伤正在流血。敌人见状,立刻安排军医为他包扎,并准备了一份可口的饭食,希望借此软化他的坚持。
可是陈树湘对此视而不见,紧闭嘴唇,眼神坚定,丝毫没有动摇的迹象。敌人见好脸相待不管用,又开始恐吓利诱,许诺只要他出卖红军情报,定会网开一面。
陈树湘对此嗤之以鼻,他奋力咬牙,拒绝回应。见好说歹说都无法让陈树湘屈服,敌人索性想直接将他抬到县城再行拷问。
可谁也没想到就在敌人严密的监视下,陈树湘竟然出乎意料地自残了!
去往县城的途中,陈树湘从昏迷中醒来,狠狠撕开腹部的纱布,双手探入肚腹那个血淋淋的伤口,使出全身力气,咬紧牙关,一把勾出一大段肠子!鲜血直流,但陈树湘却满不在乎,倾尽全力,一声怒吼绞断了肠子,壮烈牺牲。
陈树湘以这种极其痛苦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永世不为敌人所屈服。他宁可割断肚肠,也不肯吐露半句关于红军的机密,用行动彰显了一个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决心。
目睹此情此景,就连那些狡诈凶残的敌人,气没有得到有利的情报,怒从中来,竟然割下来他的头颅,挂在了当地示众。
当地民众看到这一幕,无不肃然起敬,他们暗中把陈树湘的遗体好生安葬,还为他树立了纪念碑。一支部队全军覆没,唯一曾率领过它的指挥官却用如此壮烈的方式,捍卫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尊严,成为了永恒的丰碑。
这就是1934年发生在湘江畔的一段传奇,红34师全体官兵为掩护大部队渡江而孤军奋战,最后全部战死沙场,而陈树湘则为避免被俘,宁可自残身亡,也要与敌人决裂到底,展现出一个真正革命战士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