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5年致合伙人的信中,巴菲特明确提出了构建最佳投资组合的两大核心因素:投资

智哲谈商业 2025-04-02 10:53:07

在1965年致合伙人的信中,巴菲特明确提出了构建最佳投资组合的两大核心因素:投资标的的数学期望值与对业绩(指相对于道指的业绩)波动的容忍程度。

一、数学期望值:概率思维下的理性选择

巴菲特在信中强调:“我们必须通过事实和逻辑分析,得出每只股票相对于道琼斯指数的预期收益。”这一过程并非精确计算,而是基于经验和理性的综合判断。

例如,假设一只股票有70%的概率跑赢指数15%,同时有30%的概率跑输指数5%,其数学期望值为 0.7×15% + 0.3×(-5%) = 9%。

巴菲特会优先选择这类预期收益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标的,并根据其期望值的高低分配仓位。他特别指出,期望值的差异决定了投资组合的集中度:对于期望值最高的标的,他可能投入40%的净资产,而对于期望值较低的标的则仅分配极小比例。

二、波动容忍度:长期收益与短期风险的权衡

巴菲特在信中直言:“我愿意为了更高的长期收益,放弃平滑每年的业绩波动。”他认为,过度分散投资虽然能降低短期波动,但会拉低整体期望值。例如,若将资金分散到100只股票中,即使每只股票的期望值均为10%,由于实际表现的差异,组合的实际收益可能趋近于市场平均水平。

如果我们掌握的事实和逻辑正确、内在价值出现大幅改变的可能性非常低,那么我们可能会将高达40%的净资产投入单独一支证券。因此,他主张集中投资,并接受由此带来的业绩波动。

例:2023年第二季度,苹果持仓占比达51%,对应市值约1.5万亿美元,占伯克希尔总持仓的近半壁江山。这一阶段苹果股价因iPhone 13系列热销和服务业务增长推动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

1 阅读:15
智哲谈商业

智哲谈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