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轨还乡》赏析 《旧轨还乡》是一篇情感真挚、构思精巧的散文,作者以归乡经历为线索,巧妙编织起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一、立意:情感的深度升华 文章起笔看似着墨于对归乡沿途风景的怀念,从儿时火车上窗外由南方温婉过渡到北方辽阔的景色描写,展现出对归乡旅途的最初印象。然而,随着回忆的推进,作者巧妙地将情感内核从对家乡风景的喜爱,逐渐牵引至对亲人的思念。儿时归乡有姥姥姥爷相伴,长大后姥爷离世,归乡的心境和方式都发生变化。这种从景及人的情感转变自然流畅,深刻地表达出故乡对于作者而言,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家乡,更是承载着亲情记忆的精神家园,立意由此得到升华,触动读者内心深处对亲情和故乡的眷恋。 二、表现手法:匠心独运的艺术构建 (一)前后呼应:悬念与解答的完美交织 文章构建了三个归乡场景。开篇对儿时坐火车还乡的描写极为简略,仅勾勒出美好印象,却未道明作者对归乡满怀期待的缘由,留下了悬念。而在第三个场景中,作者详细描绘今年再次踏上火车的情景。通过车厢内亲切的方言、老人对孙子的疼爱等细节,唤起儿时与姥姥姥爷同行的记忆,自然而然地回应了前文的悬念。这种前后呼应的手法,使文章结构严谨,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逐步解开心中疑惑,深刻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连贯性与归乡情结的根源。 (二)反衬手法:情感的鲜明对比 作者将第二个场景中乘飞机归乡的体验与第三个场景乘火车归乡进行对比。飞机归乡途中,天未破晓便在机场焦灼等待,机舱内狭小空间与气流震荡令人难受,机场进出如迷宫般兜转,再加上数小时车程,到家时夜幕漆黑,整个过程漫长而煎熬。与之相对,第三个场景里火车归乡,车厢内亲切熟悉的氛围,车轮与铁轨的摩擦声,都让作者感到温暖与安宁。乘飞机的不适反衬出乘火车归乡的美好,更凸显出作者对儿时归乡方式的怀念,以及对往昔与亲人相伴时光的眷恋。 (三)故事嵌入:含蓄而深刻的情感表达 在第三个场景中,作者没有直接点明期待旧轨还乡的原因,而是嵌入车厢里小孩与爷爷奶奶的小故事。推销员推销时,爷爷起初不为所动,可听到“孩子爱吃”便毫不犹豫掏钱。这一幕勾起作者对儿时与姥姥姥爷乘车情景的回忆。这种通过故事间接回答疑问的方式,比直接表述更具韵味。它以小见大,借他人祖孙间的温情,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对姥姥姥爷的思念,以及对儿时被呵护、陪伴时光的怀念。这种表达方式使情感更加深沉、细腻,引发读者共鸣,让读者在故事中体会到作者复杂而深厚的情感。 三、文字:温婉自然的诗意呈现 文中的语言优美且富有感染力。“窗外的景色渐渐从南方的温婉变成北方的辽阔”,“温婉”与“辽阔”两个词精准地概括出南北景色的差异,简洁之中尽显画面感,为全文奠定了空间转换的基调。“次日天未亮,我就把额头贴在起雾的玻璃上,守望远方晨光破晓,仿佛那天的朝阳就是为了我们的回归而冉冉升起”,通过“贴”“守望”等动词,细腻地刻画了作者归乡时的急切心情,将情感融入清晨盼归的画面,充满诗意。“车厢里亲切熟悉的方言,和着车轮与铁轨的摩擦声,混响成一首怀旧的歌谣”,运用通感手法,把车厢内的声响化作怀旧歌谣,既生动地描绘出归乡途中的独特氛围,又巧妙地传达出作者对往昔归乡记忆的深深眷恋,文字温婉自然,却蕴含着无尽情思。 《旧轨还乡》凭借深刻的立意、精巧的表现手法和优美的文字,成为一篇饱含深情的佳作,值得细细品味。
《旧轨还乡》赏析 《旧轨还乡》是一篇情感真挚、构思精巧的散文,作者以归乡经历
怀蝶和生活
2025-04-02 10:37: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