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原武汉军区司令到公园散步,见群众正在下棋。不少群众正在围观,司令

琼瑶舞月裳 2025-04-01 20:47:56

上世纪80年代,原武汉军区司令到公园散步,见群众正在下棋。不少群众正在围观,司令上前凑热闹,观览了整个棋局。一群众下错了一子,却全然不知,直脾气的司令喊:“这步棋下错了,快悔一步棋。” 陈再道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坎坷,宛如大别山脉的曲折山路,时而险峻,时而平坦。他生于大别山深处的贫困山区,那里生活艰辛,但人们却淳朴而幸福。作为一个普通农家的孩子,陈再道的童年并没有什么显赫的背景,然而,在16岁那年,当革命的号角响彻大地时,他选择了跟随心中的召唤,离开家乡,踏上了投身革命的征程。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陈再道逐步成长为一名卓越的指挥官。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不畏生死,屡次冲锋在前,屡建战功。他那种无畏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成为了许多人敬佩的典范。即便身处危机四伏的战场,他始终坚定地站在最前线,带领战士们迎接一场又一场的挑战。 抗战时期,陈再道被任命为冀南军区司令,带领部队在敌后展开了艰苦的游击战。除了英勇杀敌,他还展现了对百姓的深切关爱。有一次,部队返回驻地时,途中遇到了一群正在操练的学生。陈再道看到后,毫不犹豫地命令部队停下来为学生们让路。即便战士们的鞋子已经湿透,依然没有人抱怨。陈再道不仅关心士兵的战斗力,更关注民众,尤其是孩子们的教育和成长。他的这一举动,传递出他对普通百姓的深情厚意,也展现了他身为领导者的责任感和人性化的管理风格。 随着抗战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陈再道继续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先后担任了河南军区司令、武汉军区司令等重要职务。尽管他身居高位,但始终未曾改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上世纪70年代,陈再道亲自走访老区,看到那里的田地枯黄,群众面临缺水困境,他立刻决定采取行动。他不仅下令寻找水源,还亲自拿出工资,购买了抽水设备,为改善灌溉条件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努力。对于陈再道来说,这不仅是为老区百姓解决问题,更是他在革命历程中从未放弃的使命感。 进入80年代,陈再道依然没有忘记老区的困境。一次视察中,他走进一所小学,看到孩子们在露天课堂上读书,心中充满了感慨。他深知教育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立即向当地政府提出要求,希望能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在回到工作岗位后,陈再道不仅捐出一笔个人存款,还亲自参与到学校的修建工作中。他为当地孩子们的教育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也留下了一段温暖人心的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陈再道离休后过上了闲云野鹤的生活,但他骨子里依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农民"。每天傍晚吃过晚饭,他总爱到公园去散散步,晒晒太阳,和老百姓拉拉家常。那天,正好遇到几个老头在公园里摆弈。棋局吸引了不少围观的群众,大家议论纷纷,目不转睛地盯着棋盘。陈再道也凑过去"湊湊热闹"。只见一名老头正要落下一枚棋子,陈再道急了,脱口而出:"唉,这步棋走错了!这样走,你就输定了!"老头和周围的群众纷纷抬头看他,面露诧异之色。这时,旁边有人悄悄提醒陈再道:"将军同志,观棋不语真君子嘛。您这不是打搅人家对弈了吗?"陈再道恍然大悟,连连摆手致歉:"对对对,看棋不能说,我这破嘴,改不了多嘴的毛病。大伙继续,我不说了。"在一旁静静观望良久,陈再道终于还是没忍住,嘟嘟囔囔地想:"这步该向左走,唉,可惜了这盘好棋啊。" 陈再道一生戎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虽然他官至高位,却从不以领导自居,而是把自己看成是普通群众中的一员,时刻牵挂着老区人民的冷暖。上世纪八十年代,虽然离休在家,陈老总还惦念着家乡父老乡亲的生活。每次和身边工作人员聊天,他都要问一句:"现在老百姓的日子怎么样?粮食收成如何?生活还有什么困难吗?"陈再道常说:"我是大别山走出来的农家子弟,永远不能忘了自己是老区人民的儿子。"直到去世,这位战斗英雄依然牵挂着家乡父老乡亲们的疾苦冷暖。"大别山的儿子"虽然走了,但他的爱民情怀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0 阅读:93
琼瑶舞月裳

琼瑶舞月裳

不一样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爱快乐,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