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我4000万,你们就别想修路!”2003年,北京人张长福死活不同意拆迁,他仗着奥运会威胁开发商,谁料开发商根本不惯着他,一个举动,直接让张长福欲哭无泪……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3年,北京朝阳区的尚家楼村,正处于拆迁的风口浪尖,而张长福家的房子,正好坐落在这个黄金地段。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拆迁补偿是难得的发财机会。 但张长福却并不满足于普通的补偿,他提出了一个让开发商头疼的要求4000万赔偿款!他相信,奥运会的临近让这个地段的价值暴涨,自己可以趁机一举赚大钱。 开发商一开始也试图和张长福协商,希望能够尽快达成协议,毕竟,拆迁任务繁重,奥运会的筹备也在紧张进行。 可是,张长福却死活不同意,觉得自己的房子位置太好,给出的赔偿远远低于他的预期,根本不成比例。他坚持认为,如果不给他4000万,他的房子就不拆,谁也别想动他。 时间一天天过去,开发商一方面在加紧筹备奥运相关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又被张长福的坚持困扰。 于是,开发商决定采取一个看似“聪明”的应对策略——直接修改规划,绕过张长福家。这个举动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张长福家顿时成了一个“孤岛”,被四面围墙围挡起来,成了城市中的一个特殊存在。 一开始,张长福还觉得自己“赢了”,认为自己成功地抵抗了开发商的压力,等待着他们“妥协”或“退让”。但现实很快给了他狠狠的一击。 虽然他的房子保住了,但他也被彻底孤立了。周围的道路建设停滞不前,自己的房屋成了破败不堪的孤岛,生活条件急剧下降。 交通不便,周围的建筑工地喧嚣不断,原本的安宁变成了噪音和尘土的代名词。 更为糟糕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张长福家成了社会的焦点,成为了公众口中的“阻碍者”。 不少人开始指责他贪婪、固执,认为他不顾整体利益,只顾自己的一点私利,破坏了拆迁的顺利进行。 张长福的“英雄形象”开始崩塌,周围的人对他避之不及,甚至一些村民开始有了异样的眼光。 当时的政府也站出来表态,明确表示,不可能满足张长福的要求。政府担心,如果给张长福开了先例,后续的拆迁工作将变得更加困难,甚至会引发更多人的类似贪心行为。 为了保障奥运会的顺利筹备和城市的整体发展,政府坚决不妥协,支持开发商推进拆迁工作。 在公众舆论的压力下,张长福逐渐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虽然他依旧坚持自己的立场,但开发商并没有对他的要求作出让步,而是继续推进拆迁计划。 最终,在2011年,法院强制执行拆除了张长福的房屋。与之前所要求的4000万赔偿相比,张长福最终得到的仅仅是一万元补偿。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情感角度,这个结果都让他深感失望。 更让人感到惋惜的是,由于张长福错失了拆迁初期的时机,他再也无法享受与其他村民相同的房产增值机会。 那些在拆迁早期就接受了补偿的村民,纷纷搬进了新的高楼大厦,而他则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被拆除,拿着远低于自己预期的赔偿,心中的不甘和后悔几乎让他无法言表。 这个事件成了北京拆迁历史中的一段插曲,也让人们深刻反思在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博弈。 张长福的坚决和坚持,看似捍卫了自己的权益,但结果却是得不偿失。 相比之下,开发商和政府的坚决态度,虽然无情,却也确保了整个城市的规划能够顺利推进,最终为更多人带来了利益。 信息来源:房天下2010年7月15日
我妈今天小心翼翼地跟我商量,能不能来北京生活,住我家,和我爸一起。我听到这个提议
【8评论】【7点赞】
凌Ling
比其他村民多一万也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