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刚刚颁布了禁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执行外国判决,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如果有

情感励志故事 2025-04-01 16:09:38

国家刚刚颁布了禁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执行外国判决,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如果有人以外国法律的原因,终止对华合作,那就等同于制裁! 其实,早在2021年,商务部就发布了《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明确当外国法律的域外适用违反国际法准则、损害中国主权安全或企业利益时,中国有权发布"三不"禁令——不承认、不执行、不遵守相关外国法律。 此次新规可视为该办法的升级强化版,重点在于将"终止合作"直接定性为制裁行为,彻底堵死某些势力借法律之名行遏制之实的操作空间。 为什么中国要如此强硬?看看现实案例就明白了。比如某些国家频繁使用"长臂管辖",要求中国企业不得与伊朗、俄罗斯等国开展正常贸易,否则将面临巨额罚款甚至冻结资产。 这种做法明显违反《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主权平等原则,但过去中国企业往往被迫妥协。 现在有了禁令,中国企业不仅可以拒绝执行此类外国判决,还能向国内法院起诉要求赔偿损失,政府部门也会提供必要支持。 更深层的考量在于维护司法主权。国际上对外国判决的承认本就遵循互惠原则,且不得违背本国公共利益。 但近年来某些国家滥用司法工具搞单边制裁,甚至出现"缺席判决""冻结资产"等闹剧。 此次禁令明确划出红线:外国判决若涉及损害中国核心利益,不仅废纸一张,相关企业还将被追责。 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既符合国际法惯例,又能有效震慑域外势力的无理干涉。 值得注意的是,禁令并非完全禁止外国判决的执行。根据规定,企业仍可向商务部申请豁免,但必须证明遵守外国法律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唯一选择。 这种弹性机制既保持了政策灵活性,又确保了国家利益不受损害。 从长远看,此举标志着中国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掌握了更多主动权。当某些国家试图用"法律战"遏制中国发展时,这套阻断机制就像一面盾牌,既能保护本土企业,又能为国际公平秩序树立新标杆。 毕竟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无权将本国法律凌驾于他国主权之上,这既是禁令的核心逻辑,也是维护多边主义的必然选择。

0 阅读:240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22

用户10xxx22

3
2025-04-02 17:26

早该如此

猜你喜欢

情感励志故事

情感励志故事

情感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