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31岁的阎锡山,在岳父的安排下,娶了14岁的小妾。新婚之夜,阎锡山冷

何以为知吖 2025-04-01 15:16:33

1914年,31岁的阎锡山,在岳父的安排下,娶了14岁的小妾。新婚之夜,阎锡山冷冷地对小妾说:“我爱的是原配,你只负责生儿育女。”不料,17年后,原配却搬出了阎府,从此再未踏进来一步。 阎锡山是当时山西的“土皇帝”。 徐竹青是阎锡山的结发之妻,二人虽然是包办婚姻,感情却一直很好。 但是由于徐竹青身体的原因,成婚10几年了,也一直没有一儿半女。 徐竹青一直心怀愧疚,好在留过洋的阎锡山比较开明,他并没有责怪妻子。 可是,阎锡山是家中的独子,父母怕断了香火,一直催促着他再娶。 阎锡山无奈的对父母说:当年生意失败,我外出躲债,全家靠着竹青日夜纺织来维持生计,我怎能对她负心? 阎锡山的岳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明白:为了延续香火,阎家迟早会再娶。 他心想:与其那样,还不如现在主动出击,那样将来女儿在家里还能有地位。 于是,他不断的劝说女婿纳妾,并让人从大同给他带来了一个14岁的许姓姑娘。 按照风俗,小妾被原配徐竹青的父母认作了女儿,改名徐兰森。 可是,在结婚那晚,阎锡山却冷冷的对她说道:“我爱的是原配,娶你只是为了生儿育女。” 并给她立下规矩:以后生下来的孩子,必须叫大夫人“娘”,喊你“姨”。 徐兰森知道自己在阎家的地位和使命,因此她连连点头。 徐兰森由于想家,经常哭泣。徐竹青看她可怜,就派人送她回家看望父母,还让她带了300块大洋来补贴家用。 徐兰森当时感动的“扑通”跪倒在地,抹着眼泪承诺:“姐姐,以后我一切都听你的!” 不过,她也的确争气,几年下来,就给阎家添了5子1女。 徐竹青把这些孩子视如己出,对他们悉心照顾,孩子们也都亲昵的喊她“娘”。 可是,徐竹青慢慢感觉到不对劲:曾经恩爱的阎锡山对她慢慢疏远;公婆也越来越偏袒小妾;并且徐兰森也不像过去那样对她尊重了;甚至连下人们都见风使舵的去讨好小妾。 1930年,阎锡山战败后,他带领徐兰森和几个孩子远走大连,留下徐竹青在老家侍奉着公婆。 没想到,仅仅过去了8个月,当他们再回来时,徐竹青突然发现,孩子们亲亲热热地对着徐兰森喊“娘”! 徐竹青犹如五雷轰顶,一下子面色苍白,手脚冰凉。她上前揪住阎锡山的胳膊,声音哽咽地质问:“当初立的规矩呢,你为什么允许让孩子们这样称呼她?” 正为公务烦心的阎锡山,一把推开了她,漫不经心的说道:“不就是一个称呼吗?不要计较这些小事。”说完,便慌忙躲了出去。 徐竹青一回头,却看见小妾正在捂嘴偷笑,脸上一副鄙夷的表情。此时,徐竹青的心就像滴血一般。 这么多年来,她一门心思扑在丈夫和孩子身上。可现在,她失去了所有的一切。满腹的委屈、屈辱,让她几乎崩溃。 她一把抄起身边的鸡毛掸子,疯了似得乱砸一气。稀里哗啦一阵响,窗户、镜子被砸的稀碎。 听到吵闹声,公婆怒气冲冲的走出房间,不分青红皂白的责怪儿媳:“她本来就是孩子的娘,你就不要计较了。因这点小事就发脾气,成何体统!” 徐竹青只觉得一股凉意,直达内心,她彻底的心寒了。这么多年来,自己照顾老人,抚养孩子,尽心尽力,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可现在,满屋子的人,竟没有一个人替自己说话。 她一句话也没有说,踉踉跄跄的回到了自己房间,整夜未眠。 第二天一早,她没理会任何人的脸色,带着收拾好的行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这个家,从此再没回过阎府。 徐兰森并没有因此感到内心不安,反而心中窃喜:从此以后,她可以正大光明的陪同阎锡山外出应酬了。 可是,好景不长,徐兰森一场大病后,身体一直不太好。后来又由于12岁的长孙突然夭折,她的身体更是每况愈下。 此时,一个女人走进了阎锡山的生活。 她就是阎锡山的堂妹阎慧卿,比阎锡山小了27岁。 她从小就很机灵,善于揣摩人的心思。她作为阎锡山的生活秘书,对他照顾的无微不至。 每当阎锡山不高兴时,她总会给他讲些家乡的笑话来逗他开心。 晚上,总是给阎锡山捶背、捏腿,伺候他睡后才离开房间。 阎慧卿成了阎锡山最信任的人。 1948年春节前,徐兰森想给阎锡山一个惊喜,飞回了太原。没想到阎锡山对她相当冷淡:“你不在北京养病,回来干什么?” 徐兰森心里很难过,当晚病情加重。第二天一早,便离开了人世,年仅48岁。 而原配徐竹青,后来和阎锡山的家人一同去了台北,在 81岁时,安然去世。 徐竹青本想通过小妾徐兰森生的孩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可没想到,事与愿违。 好在她及时醒悟,看淡了一切。因这种平和的心态,她才能以81岁的高龄寿终正寝。 而小妾徐兰森违背了当初的诺言,虽有儿女的加持,但因心胸不豁达,在48岁时,就抑郁而终。 人的一生总会千折百回,当一个人拥有时要学会感恩,当失去时要学会放下。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幸福。 对于阎锡山的两位夫人,你认为谁才是真正幸福的一个呢?

0 阅读:123

猜你喜欢

何以为知吖

何以为知吖

温度,新知,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