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李世民召徐惠侍寝,却迟迟不见她的身影。李世民气得脸色铁青,咬牙切齿道:“徐

何以为知吖 2025-04-01 15:11:49

一天,李世民召徐惠侍寝,却迟迟不见她的身影。李世民气得脸色铁青,咬牙切齿道:“徐惠恃宠而骄,胆大包天!等她来了,一定要重重责罚!”谁料,徐惠来后,仅用了一首诗,就让李世民转怒为喜,还笑嘻嘻地抱着她上了龙床。 徐惠,出身长城徐氏,家族世代都有当朝为官者,到了徐惠这一代,姐弟三人文采出众,被称作汉朝班氏。 徐惠出生后,5个月开始说话,4岁熟读《论语》,8岁写文章,简直是神童! 父亲徐孝德试着让女儿模仿《离骚》的风格作诗,徐惠写出了《拟小山篇》: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父亲看后大吃一惊,屈原的诗作极难模仿,没想到,不到10岁的女儿竟写得如此好。 从此,徐惠的才华不胫而走,传到了京城,连李世民都听说了她的才气。惜才的李世民怎会放过这个才女,就召她入了宫,封为了才人。 小小年纪的徐惠本来有些不情愿,恐怕入宫后再也不能自 由写作,可李世民对她一介女子能有如此才华赞叹不已,特许她阅读皇宫内的所有书籍,这让徐惠欢喜不已。 她每天早上起了床,就开始读书,整日手不释卷,渐渐地,她的思维越来越敏捷,写的文章和诗愈加优美。 李世民每每阅读徐惠的诗作,都会对她的才华赞赏不已,因此更加宠爱她,将她升为捷予,后来又升为充容。父亲也沾了女儿的光,被提升为礼部员外郎。 而和她一起入宫的武则天,被李世民宠爱了一段时间便被遗忘了,仍然是才人,很纳闷为何李世民会这么宠爱她,于是向她请教。 徐惠的回答是:以色侍人者短,以才侍人者久。 一次,李世民召徐惠侍寝,徐惠小脑袋瓜一转,故意迟到。因为她知道,对男人来说,越容易得到的越不会珍惜。 可她也知道,迟迟等不到她的皇上肯定会生气,所以她提前还准备了一首诗。 果然,一炷香的时间都过去了,却仍然不见徐惠的身影,李世民气得脸都绿了,咬牙切齿道:“徐惠恃宠而骄,定要重重责罚!” 徐惠不急不慢走进李世民寝宫,看着怒气冲天的李世民,先是嫣然一笑,然后拿过笔墨,缓缓写下一首诗: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大概意思是:为了来见皇上,我从早上就开始梳妆打扮,可又怕妆花了,又反反复复在镜子前补妆。俗话说千金才可博得美人一笑,皇上仅仅一句话,我怎能这么轻易的就过来呢? 李世民看完这首诗,脸色从阴转晴,一方面感叹她的才华,一方面也感受到一个少女对丈夫的撒娇,不由心花怒放,早把刚刚要责罚徐惠的念头抛之脑后,笑嘻嘻地抱着她上了龙床。 徐惠不仅用才华俘获了李世民的心,而且满腹诗书的她更是把国家兴亡当作己任。 唐太宗晚年打算征兵攻打高 句丽,徐惠写下政 治文章《谏太宗息兵罢役疏》来劝谏。 文中这样写道: 虽然铲除顽敌是国家,是皇上的职责,但国土广阔了不代表国家就能安宁啊。 皇上还记得秦始皇嘛,他虽然吞并了六国,可也加速了秦国的灭亡。 当时秦始皇刚刚吞并六国,没有实行休养生息,就开始大规模北伐匈奴,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难以支撑,势必会把战争的负担转嫁给百姓,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 再说士兵,虽然秦军从匈奴手中收回河南地,但30万大军为了防止战败的匈奴卷土来犯,马不停蹄在北部边境修筑长城,来作为抵抗匈奴的屏障,可不分昼夜的工作使得士兵血流成河,死伤无数。 最终导致劳苦百姓无法生活,掀起反秦起义。 难道皇上要重蹈秦始皇的覆辙吗? 近年来,战火不断,东北有辽海之战,西边有昆丘之役,如果再攻打高 句丽,士兵和百姓心然叫苦连天。 人 民劳顿是国家动 乱的源头啊!希望皇上对老百姓施加恩惠,减轻他们的劳役负担,让老百姓享受到朝廷恩德的雨露。 李世民看了徐惠的劝谏书,一下子如梦初醒,听取了她的意见,还封赏了徐惠很多赏赐。 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下令所有没有生育子女的嫔妃统统剃发为尼,到感业寺做尼姑,武则天也未能幸免,唯独徐惠被特允留在宫中养老。 可徐惠整日思慕已故的唐太宗,郁郁成疾,但她却不吃药,流着泪说:“先帝待我优厚,我希望早点死去,早点侍奉在先帝灵寝。” 650年,徐惠病逝,年仅24岁。李治感念她的深情,追封她为贤妃,让她陪葬在唐太宗李世民昭陵的石室中。 后宫嫔妃,想要得到帝王的宠幸,大多靠的是脸,可徐惠靠的是才华。而她的才华使得她和李世民成为心灵上的知己,灵魂上的伴侣。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饱读诗书,她的气度和格局自然就不一样,就连宫中人人擅长的争宠,一旦和诗词沾了边,竟然都变得高级而有情趣,让人耳目一新。 更让人佩服的是,徐惠身为后宫嫔妃,衣食无忧,但她却时刻心系劳苦百姓,心系国家兴亡,让人敬佩。果然,爱读书的人,自然就有大格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素养,往往藏在他读过的书里,对女人来说,诗书和教养是最好的化妆品,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改变分毫,反而就像醇酒,时间越久越香浓。

0 阅读:63
何以为知吖

何以为知吖

温度,新知,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