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一个身材矮小的木匠加入了苏联红军,任火头兵,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

蜀山史道道 2025-04-01 12:11:55

1941年,一个身材矮小的木匠加入了苏联红军,任火头兵,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身材矮小的火头兵,竟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创造了苏军战争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谢苗·诺莫科诺夫,1900年出生在西伯利亚的茫茫林海里。他是通古斯族人,打小就跟着爹在森林里混,七岁就扛着猎枪上山打野味。通古斯人靠山吃山,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的耳朵和眼睛。谢苗从小练出一双好眼力,百米外掉根羽毛他都能看见,村里人叫他“鹰眼”。那时候,他没啥大志向,长大后干木匠活,劈柴、做家具,闲了就打猎,换点肉养活老婆孩子。日子苦是苦了点,但也算安稳。

1941年,德国撕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战火烧到苏联边境。41岁的谢苗坐不住了,放下斧头和猎枪,报名参军。到了部队,人家一看他个子矮,又不年轻,就把他扔到炊事班烧火做饭。可谢苗这人老实归老实,做饭真不行,炖的肉腥味冲天,面包硬得能砸人。没干几天,他就被调去卫生排,干起了搬担架、抬伤员的活。战场上血淋淋的场面让他想起打猎,但这回面对的是人,不是野兽。

转机来得挺突然。1941年8月,谢苗推着担架路过一片被炮火炸得稀烂的林子,耳朵一动,感觉不对劲。他眯眼一瞅,树丛里藏着个德军,手里的枪正瞄着这边。他二话不说,抄起旁边战友的步枪,单膝跪地,一枪撂倒那家伙。战友们都傻眼了,这矮个子卫生员咋这么猛?消息传到上头,当晚指挥官找他问话,谢苗就说了一句:“我打猎惯了。”第二天,他就被调到狙击部队,从此跟锅碗瓢盆拜拜,拿起了狙击步枪。

到了狙击队,谢苗算是找到自己的地盘。他把打猎的经验全用上了,拿泥巴和树枝把自己裹得跟背景一个色,趴在雪地里一动不动,耐性好得吓人。别人用瞄准镜,他不用,嫌那玩意儿碍事,就靠眼力和感觉开枪。刚开始战友觉得他不靠谱,可他一枪枪打下来,次次命中,谁也不敢吭声了。1941年10月,瓦尔代高地那场仗,他接了个硬任务:干掉一个德军少将。那少将是德军前线的核心人物,谢苗埋伏在雪地里,冻得手脚发麻,等了整整一天,终于逮到机会。一枪下去,少将从马上摔下来,当场没气,周围的卫兵乱成一团,他早跑得没影了。

11月,苏军一个指挥部被德军围得死死的,谢苗又被派去救场。他一个人摸到德军侧面,趴在战壕里,枪口对准敌群。德军一靠近,他就开火,一枪一个,硬是拖住敌人,给指挥部争取了突围时间。打到最后,他看见个军官倒在地上,腿上全是血,身边没人了。谢苗咬咬牙,扔下狙击点,冲过去扛起人就跑。子弹嗖嗖地飞,他低头翻滚,硬是把人背回阵地,自己累得瘫在地上喘大气。

谢苗的名声慢慢传开了,苏军报纸把他吹成“精神原子弹”,士兵们拿他的故事鼓舞士气。他不光自己打得准,还教新兵咋当狙击手,教他们藏气息、算风向。他常跟人说,狙击手不是为了杀人,是为了护住自个儿的家和兄弟。这话听着简单,却成了他带出来的兵的信条。

1945年,欧洲打完,谢苗又被调到远东收拾日本关东军。在山林里,他照样玩得转。一次任务,他趴在山坡上,身上糊满泥巴树枝,等着日军军官露头。那军官腰上挂着军刀,正指挥部队往前冲。谢苗眼睛一眯,枪口抬了抬,一发子弹过去,军官倒在草里,部队顿时乱套。这一把,苏军趁机往前推了好几里地。

整个二战,谢苗干掉了367个敌人,排进苏联狙击手前十。他拿了“苏联英雄”的称号,胸口挂满勋章。可他没啥架子,仗打完后,也不稀罕城里的热闹,直接回了西伯利亚老家。有人问他为啥不留下享福,他笑笑说:“我就是个普通兵,干完活就回家。”他又拿起木匠家伙和猎枪,过回以前的日子。1973年,73岁的谢苗走了,村里给他立了个碑,上面就写着“猎人”俩字。他留下的不光是那367个数字,还有一个老实人用命拼出来的故事。

0 阅读:84
蜀山史道道

蜀山史道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