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两位老人自知时日无多,特地长途跋涉来到儿子墓前,分坐两侧,拍下了一张催人泪下的“全家福”。 云南屏边烈士陵园一片肃穆。2022年,曹启东、郝钦敏这对老夫妻年过八旬,不远千里从家乡赶赴云南,唯一的目的就是再看一眼长眠于此的儿子。 他们的目光最终落在一块冰冷的墓碑上——那是他们儿子曹刚的安息之所。 陵园寂静无声,只有郝钦敏老人轻柔擦拭墓碑的细微声响。曹启东穿着一件洗旧的军装,泛白的布料,记录着抗美援朝战场的烽火硝烟。胸前的勋章虽已斑驳却依旧闪耀,那是属于老兵的无上荣光。 郝钦敏用一块素布细致拂去墓碑上的尘土,动作轻缓的仿佛轻抚着儿子的脸庞。 “孩子,我们是真的老了,恐怕以后来不了喽。” 郝钦敏喃喃低语,饱经风霜的面容上写满不舍与哀伤。 一旁的曹启东取出随身携带的烟袋,缓缓点燃,烟雾升腾,神情复杂而沉重。 两位老人心知肚明,这趟千里奔波或许是与儿子的最后一次相聚。岁月不饶人,年迈的身体已难以支撑远行,生老病死,纵英雄亦难逃。 回想起1979年,硝烟弥漫的边境战场。年轻的曹刚毅然投身对越自卫反击战。穿上军装的那一刻,他如同年轻时的父亲,眼神中充满保家卫国的坚定。 曹启东深知战争残酷,却也只能强忍泪水送别自己的儿子。郝钦敏默默承受一切,这位送走丈夫又送走儿子的母亲,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痛。 然而,这一次儿子却永远留在了异乡的热土。 噩耗传来之后,郝钦敏几度昏厥。曹启东在漫长深夜里只能一遍遍摩挲儿子的遗照,无声哽咽。 对儿子的深切思念被他们深埋心底,如今两位老人已至暮年,深知来日不多。为了完成心中夙愿,他们决然跨越千里,来到云南,再看一眼梦萦魂牵的儿子。 在陵园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曹启东和郝钦敏并肩坐在儿子墓前,拍摄了一张迟到多年的“全家福”。照片定格了两位老人对儿子无尽的思念,也凝固了一个家庭为国无私奉献的崇高情怀。 忠孝难两全,曹家父子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家国大义。他们的身影如同千千万万个在清明时节、在平日里,来到陵园祭奠亲人的老人们的缩影。 他们步履蹒跚,却迈着坚定的步伐;他们满头银发,目光却依旧充满对英雄的敬意和思念。 这些老人年轻时也曾是热血青年,也曾为了国家和人民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如今他们已垂垂老矣,却依然牵挂着那些长眠地下的战友、亲人。 他们用一次次的探望,一遍遍的擦拭,守护着英雄的荣光,也寄托着对未来的希望。 他们的故事无需过多华丽的辞藻修饰,就足以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因为这是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是对牺牲的缅怀,是对英雄的敬仰,更是对家国深沉的爱。 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老人,用他们不平凡的坚守,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牺牲”的意义,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如今美好的生活。 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他们的故事应该被更多人知道,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铭记。 来源:两位耄耋老人赶到儿子墓前拍下了“全家福”——顶端新闻
2022年,两位老人自知时日无多,特地长途跋涉来到儿子墓前,分坐两侧,拍下了一张
唐人街卡通人
2025-04-01 11:53:03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