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65岁的黎老汉,收留16岁流浪女,3年后,俩人生下儿子,日子过得和美安宁,谁知,10后,黎老汉捶打着自己,泪流满面地说:“我好后悔,当初为啥要这样做啊!”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0年的一个清晨,湘西山区的晨雾还未散尽,76岁的黎老汉独自站在山坡上,手中的铁锹一下下刨着松软的泥土,他的满头白发在风中微微颤动,汗水顺着额头滑落,却不小心带出了眼角的泪水。 这时,《寻情记》的记者循着村民的指引找到他,打破了这片沉寂,面对询问,黎老汉停下动作,声音颤抖地说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想法,他在挖坑,准备埋葬自己。 他捶着胸口,泪流满面地喊道:“我好后悔,当初为啥要这样做啊!”这一幕,将一段埋藏十年的往事拉回了人们的视线。 时间倒回到2000年,那时的黎老汉65岁,独自生活在村里一间破旧的房子里,妻子多年前离他而去,带走了唯一的女儿,留下他一人守着空荡荡的院落。 某天傍晚,他推开家门,发现院子里站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年轻姑娘,她的皮肤白皙,眼睛明亮,正冲他露出笑容,邻居王大妈在一旁解释,这是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女孩,常在村里垃圾堆旁翻找食物。 黎老汉看着她瘦弱的身影,心中生出一丝怜悯,他没有多想,只是淡淡地说:“这孩子怪可怜的,就让她住下来吧,有我一口吃的,就饿不着她。”就这样,姑娘留在了他的家中,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日子一天天过去,这个名叫杨小平的姑娘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清醒时,她能写下自己的名字,可一问起家乡,她便陷入恐慌,黎老汉也不多问,只是默默照顾着她。 三年后,一个意外的消息让村里人目瞪口呆——杨小平怀孕了,并在68岁那年为黎老汉生下一个男孩,取名黎光友。 得知自己晚年得子,黎老汉喜极而泣,逢人便说:“生活有盼头了。”杨小平的状态也在生产后有所好转,她不再整日发呆,而是开始操持家务,照顾孩子。 一家三口虽不富裕,却也过得和美安宁,那段时间,黎老汉觉得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然而幸福的光景并未长久。 几年后,杨小平的精神状况开始恶化,她时常自言自语,有时甚至无故打骂孩子,还染上了烟瘾,清醒的时刻越来越少,异常的行为却越来越多。 村里人议论,说她跳舞的模样像受过训练,可这些猜测对黎老汉来说毫无意义,他只知道,这个家正在一点点崩塌,为了给她治病,他花光了所有积蓄,甚至不得不带着妻儿搬进一间废弃的学校教室。 破旧的房屋里,窗户被木条钉死,只为防止杨小平跑出去闯祸,每到深夜,看着熟睡的儿子和精神恍惚的妻子,黎老汉辗转难眠,他开始担忧,自己老去后,这对母子该如何生存。 这种忧虑如影随形,终于在2010年那个清晨将他推向了崩溃的边缘,76岁的黎老汉扛着铁锹上了山,决定挖一个坑,结束这一切,他一边挖,一边流泪,心中满是对当初收留杨小平的悔恨。 他想,如果没有当年的善心,或许就不会有今日的困境,可就在他陷入绝望时,10岁的黎光友找到了他,孩子扑过来抱住他的腿,用稚嫩的声音喊道:“爸,别这样,我以后会照顾你们的!” 这一句话,像一道光刺破了黎老汉心中的阴霾,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而《寻情记》的记者也迅速将这一幕记录下来。 故事并未就此结束,节目播出后,黎老汉一家的遭遇引起了广泛关注,虽然根据杨小平的口音推测她可能来自双峰一带,却始终未能找到她的亲人,但社会各界的援手接连伸来。 当地政府为他们办理了低保手续,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还新建了一座两层小楼,取代了那间破旧教室,更重要的是,杨小平得到了免费治疗的机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治疗,她的病情逐渐稳定,甚至能认出身边的人,亲切地喊出儿子的名字,每当黎光友放学回家,听到母亲的呼唤,他的脸上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时光流转,到了2022年,85岁的黎老汉依然身体硬朗,他常对邻里感慨:“还是好心人多啊,”而18岁的黎光友已完成高中学业,离开家乡外出打工。 那年春节,他用第一份工资给父母包了一个大红包,杨小平看着红包,笑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开心,黎老汉望着懂事的儿子,心中百感交集,当年那个在山上许下承诺的10岁男孩,如今真的实现了诺言。 从2000年的善意收留,到2010年的悔恨崩溃,再到如今的安稳生活,黎老汉一家经历了太多起伏,他曾因自己的决定痛苦不已,觉得自己害了妻儿,可社会的温暖与儿子的成长让他逐渐释然。 回首往事,他不再一味后悔,而是心存感恩,这个家庭的变迁,也映照出一种更广大的力量——在困境中,总有人愿意伸出援手,让生活得以延续,让希望得以重生。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主要信息来源:半岛都市报 2021-12-16——《老汉自称收留精神残障少女已十余年并育一子,律师:不是温情故事》
原来在外面喊妈妈比喊救命还有用!看哭了…
【3点赞】
chen xian sheng
这就是好人有好报善良的心,得到了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