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红军正在长征的路上。对于当时的共产党而言,前路漫漫,生死悬于一线。然

文史记叙录 2025-04-01 11:01:30

1935年,红军正在长征的路上。对于当时的共产党而言,前路漫漫,生死悬于一线。然而就在这样的危机之下,却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党的“小事”。

之所以说是小事,是因为有一位红军战士犯错误被枪毙了。相比较于全党的存亡而言,这件事情并不是特别严重。但之所以说此事震惊全党,是因为被枪杀的人是贺子珍的弟弟贺敏仁,而且这个案件似乎存在着不少疑点。

因为这一案件,贺子珍甚至都急得病倒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回顾那艰辛的岁月,感触革命的艰辛。贺敏仁,出生于1918年,是贺子珍的弟弟。据文献记载,在大革命失败后,贺子珍的父母被迫逃离永新,而当时的贺敏仁年纪很小,所以被寄养在了舅母家里。

不过,虽然年幼和父母分离,但贺敏仁从小聪明,而且也不乏热血。稍长大点,他就加入了黄公略率领的游击第三纵队,成为了一名战士。从当时的记录来看,贺敏仁的确是一个聪明的小伙子,而且为人又勇敢。不过,小伙子有一个缺陷,那就是性格稍微有些骄傲自大,因此他和周边的人关系不是特别好。

不过,常言道,能者都有个性,如果能够加以引导,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惜,历史没有给予他太多的机会,1934年,他跟随红军长征北上,担任红一军团十一师某团司号员。

众所周知,彼时的红军处在危难关头,蒋介石的大军正在围追堵截,而前方又是无尽的天险。毫无疑问,红军队伍的压力是巨大的,甚至有很多战士被淘汰,例如我们以前学的课文中的《军需处长》,无一不在告诉我们红军长征之艰难。

但即使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红军领导依旧下达严令,不得拿群众一针一线,所有人要遵守纪律。1935年7月,红军队伍来到了藏民居住的毛儿盖地区,队伍里的领导再次强调,所有人都要严守民族政策,不得违反纪律。

然而,就在这三令五申之下,贺敏仁却被人举报违反了纪律。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时的红军粮食供应十分困难,所以很多士兵都饿得两眼发慌,大家都不好过。而与此同时,贺敏仁在红军队伍里面年龄最小,因此不太能忍受这些艰苦,常常会闹些情绪。在如此饥饿的状态下,他难免会有些难以忍受。

于是,贺敏仁开始四处去寻找食物,结果意外地发现山上有座庙。他偷偷跑到了山上,虽然看到门上面贴着红军战士不准入内,但他实在是太饿了,已经无力爬下山,于是就准备推开门去看看。

这不推不要紧,一推开就发现,里面满地散落的经书,而且当他在佛前跪拜以后,意外的发现地上掉下了铜板。肚子难受让他忽略了严明的纪律,再加上,他觉得这铜板是捡的,应该不算违法。而且捡了铜板下去,可以给士兵们买吃的,于是他就捡了起来。

但谁都没有想到,当他捡了这些铜板,高兴地下山后,结果就被人给发现了,随后就有人举报他私自进入喇嘛庙。而且更加可怕的是,有人说他拿了1000多个银元。这下可严重了,红军就是靠着纪律保持战斗力,保持和百姓的亲近,如今贺敏仁的举动无疑是在破坏红军的根基。于是,师部派人将他当场给抓了起来,并且要将其处决。

本来以为只是占了个便宜,没想到就要丢性命,贺敏仁当场就被吓坏了,他连忙说,自己没有拿银元,只是拿了百把个铜板,自己是冤枉的。在被控制起来时,贺敏仁请求和他一起参军的老乡替他写信给姐姐贺子珍,结果这位老乡对文字的掌控不太熟练,所以这封信迟迟未能写成。

而在贺敏仁自救之时,当时的团长和政委也曾主张给毛泽东发个电报,毕竟这是毛泽东的妻弟犯罪。但这里面又发生了意外,原来当时红军的条件十分艰难,想要发一份电报,需要先给电瓶充电,这是需要时间的。

因此,就在两边想要缓解死刑时,师部早就已经通过的决议,红军的纪律是绝对不能破坏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政策不容许任何人质疑,因此,对贺敏仁执行枪决,而且是马上执行。

毫无疑问,两边的各种问题没能赶得上师部的命令,等到中央的回复缓期执行时,贺敏仁已经被枪毙了。就这样,木已成舟,一切都难以挽回。当消息传到贺子珍耳中的时候,她整个人都急得病倒了。

当人们向她提及此事时,贺子珍悲痛地说:我们一家革命,小妹被敌人杀害(不满10岁),没想到小弟竟死于自己人之手。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平时,当然可以争个是非曲直。

但当时战争是红军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一切要服从这个大局。不能干扰毛泽东对军队指挥工作的进行。即使其中有问题,我也要用红军的纪律约束自己,要有红军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的亲人。

而当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时,毛泽东没有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发脾气,也没有悲伤。他只是相对无言,抽了根烟后,继续指挥红军长征。也许对于这位领导人而言,即使是自己的命都可以牺牲,只要挽救全党的安全,只要革命能够成功。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