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贝加尔湖底,沉睡着20多万具冰冷尸骨,他们生前究竟是谁?
2018年夏季,一支俄罗斯科学考察队在贝加尔湖进行例行调查时,潜水设备捕捉到湖底异常的影像。湖水清澈处,隐约可见白色的物体散落在淤泥之中。当他们小心翼翼地取出样本进行检测后,震惊的发现:这些是人类的骨骼残骸,而且数量惊人。 贝加尔湖,这颗镶嵌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的蓝色明珠,是世界上最深、最古老的淡水湖之一。它的名字源自蒙古语,意为"最富饶的湖泊"。湖面辽阔,覆盖面积达3.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比利时国土的大小。平均水深700多米,最深处更是达到惊人的1700多米。 "这里夏天美得让人窒息,湖水在阳光下呈现出温柔的碧绿;冬天则被厚厚的冰层覆盖,像一块巨大的蓝色宝石。"当地的向导瓦西里如此描述道,"但贝加尔湖的美丽背后,隐藏着无数秘密。" 鲜为人知的是,这片湖泊也曾是中国的领土。西汉时期,使者苏武因不肯向匈奴投降,被流放到此处牧羊,整整十九年后才得以返乡。这段历史在中国广为流传,成为忠贞不屈的象征。 然而,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湖底的秘密。据历史记载,贝加尔湖底沉睡着约20多万具尸骨,还有传说中的1600吨黄金。这些尸骨从何而来?他们生前是什么身份?又是因何命丧于此? 历史学家彼得·伊万诺夫研究多年后发现,这些尸骨与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有关。"那是1920年的事情了,"他翻开泛黄的档案资料说道,"与俄国十月革命的动荡密切相关。" 档案资料显示,1917年,布尔什维克党在列宁领导下发动了十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预感到大厦将倾,命人将国库中积累的1600吨黄金交给他最信任的将领高尔查克,希望能保全这些财富,日后东山再起。 高尔查克是沙俄舰队的司令,忠于沙皇的军人。革命风暴席卷俄罗斯后,他组织起白卫军,与布尔什维克的红军展开了激烈对抗。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红军的势力不断扩大,白卫军节节败退。 1919年11月的一个凌晨,西伯利亚的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高尔查克站在火车站台上,望着集结的队伍,脸上写满了凝重。这支队伍庞大得惊人:50多万军队,75万流亡者,其中包括27万教徒和幸存的贵族。他们即将踏上一条充满未知的逃亡之路。 "我们必须穿越西伯利亚,前往日本。"高尔查克向他的将领们宣布这一决定时,连他自己也不确定这计划能否成功。红军的追击越来越紧,白卫军在各条战线上节节败退,撤退已成为唯一选择。 高尔查克的白卫军不仅仅是一支军队,更是一个流亡的政权。他们带着最宝贵的财富——沙皇国库的黄金。一部分随高尔查克乘坐专列运送,另外500吨则跟随大部队一起前进。这些黄金是他们东山再起的希望,也成了他们的致命负担。 西伯利亚在冬季是地球上最残酷的地方之一。气温常常降至零下40度,极端情况下甚至达到零下70度。暴风雪肆虐时,能见度几乎为零,冰雪覆盖一切。当地居民都会在冬季来临前储备大量食物,整个冬天几乎不出门。 而这支仓促上路的队伍,装备简陋,物资有限。他们不得不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中前行。每一步都是对生命的考验。 当队伍到达托木斯克小城时,灾难开始显现。气温骤降至零下60度,死亡如影随形。运载黄金的车辆燃料耗尽,不得不改用马匹拉行。但西伯利亚良种马也无法在这样的严寒中生存,一匹接一匹倒下。最终,那500吨黄金被无奈地埋在了雪中,具体位置至今成谜。 "我们失去了黄金,但不能失去希望。"一位将军这样鼓励士兵,但他的声音很快被呼啸的风雪吞没。 严酷的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如此脆弱。饥饿和寒冷让人们精疲力竭,许多人在行进中突然倒下,再也没能站起来。最初,同伴们还会停下来帮助,但很快,生存本能压倒了一切。人们开始对倒下的同伴视而不见,只顾自己前行。 短短三个月,这支原本125万人的队伍锐减至25万人。道路两侧留下了数不清的冰冻尸体,成为这条逃亡路上的冰冷里程碑。 1920年2月底,残存的25万人终于抵达了贝加尔湖。当他们望见这片被冰封的湖面时,既是绝望也是希望。横跨这片80公里宽的冰面,或许能暂时甩开身后的追兵。 贝加尔湖的冰层厚达三米,足以承载队伍行进。但冰面上的温度比陆地更低,风更猛烈。许多人的脚冻在了冰面上,无法动弹。一位将军的妻子在湖面上临产,在没有任何医疗条件下,她和未出生的孩子很快冻死在冰上。绝望的将军守在她们身边,最终也化作了冰雕。 当春天来临,贝加尔湖的冰层融化,这些冰封的尸体沉入了湖底,永远地成为了湖水的一部分。 而高尔查克本人并未与部队同行。他携带着部分黄金被法国人扣留,后来又被移交给了红军。1920年2月,在一声枪响后,他的尸体被扔进了冰窟,结束了这场悲剧性的逃亡。
以后再说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
用户10xxx97
[点赞][点赞][点赞]
天行健
25万人沉入水底,贝加尔湖的水赶上印度的恒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