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女子在丈夫不知情的情况下,为患癌症的母亲先后转账122万。全职丈夫得知后,将岳父岳母起诉至法院,要求其返还家庭财产,法院的判决出人意料。
2015 年,李女士辞去医院护士工作,决定经营美容院时,父母拿出毕生积蓄 50 万元作为启动资金。"那时候她凌晨四点就起床熬中药面膜,我抱着三个月大的孩子跑遍周边小区发传单。" 王先生后来在法庭上回忆,为支持妻子创业,他放弃了自己的销售主管职位,成为全职丈夫。接送孩子、处理家务、甚至给妻子准备午餐便当,他用整整三年时间,让 "女主外男主内" 的模式成为邻里羡慕的典范。直到 2018 年美容院盈利突破百万,李女士成为商圈小有名气的 "创业女强人",而王先生依然守着家庭的 "后方阵地"。
2018 年母亲确诊肺癌的消息,彻底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衡。第一次手术费 8 万元、化疗一个疗程 3.5 万元、进口靶向药每月 2.8 万元...... 李女士开始频繁向父母转账。起初王先生并未在意:"父母生病,做子女的出钱是应该的。" 但当他在 2023 年整理家庭账目时,发现转账记录密密麻麻:2018 年 15 次转账 38 万,2020 年 22 次转账 55 万,其中 2021 年 6 月一笔 18 万转账备注 "老家房子翻新"。"孩子马上要上初中,存款只剩 20 万,她却把钱都转给娘家!" 王先生气得摔了账本,第一次向妻子发了火。
"我们一家三口的未来怎么办?你考虑过吗?" 王先生指着银行流水质问妻子。李女士红着眼眶反驳:"我妈躺在病床上疼得打滚,你让我不管?那 50 万是父母借我的创业钱,现在连本带利还回去天经地义!" 两人的争吵从客厅蔓延到卧室,甚至惊动了孩子。邻居回忆,那段时间常听到他家传来 "这日子过不下去了" 的怒吼。
2023 年 8 月,王先生发现妻子又悄悄转了 10 万元。"她说这是最后一次,但我知道根本停不下来。" 绝望的他提出离婚,并委岳父母起诉至法院,要求他们归还家庭财产。
在法庭上,王先生陈述其诉讼理由: "美容院是夫妻共同财产,她无权单独处置!" 王先生的律师在法庭上出示了三组证据: 转账时间表:2018-2022 年,李女士平均每月转账 2 万元,远超地区月均赡养费标准(约 4000 元);而他们家夫妻共同账户余额从 2018 年的 80 万降至 2023 年的 17 万,孩子教育基金被挪用 25 万。
"我在家带孩子不是吃软饭,她必须给这个家一个交代。" 王先生当庭哽咽,称自己曾偷偷去过岳父母家,发现所谓 "治病钱" 被用来装修三层小楼,院子里还停着新买的轿车。
而李女士则辩称:"父母的恩,我必须还"!我创业的 50 万,利息按一分算,到 2022 年本息正好 70 万。" 她打开手机相册,展示母亲化疗时的照片:"你们看这满头白发,这是用进口药才勉强维持的生命。剩下的 52 万,哪一笔不是医院的收费单?"
当法官问及为何不与丈夫协商时,她突然提高声调:"他每天就知道接送孩子、做家务,根本不懂父母生病时那种绝望!我要是开口商量,他只会说 ' 别管了,先顾好咱们小家 '—— 那可是生我养我的父母啊!"
经过 11 次庭审,法院最终认定 122 万元为夫妻共同财产,但作出突破性判决:赡养义务有限度:参照苏州城镇居民年消费 4.86 万元,结合父母年龄与病情,认定五年合理赡养费 40 万元;借款关系不成立:手写借条无还款期限、无利息支付凭证,50 万元创业支持视为赠与;擅自处分需返还:扣除 40 万赡养费后,剩余 82 万元中王先生享有 50% 份额,即 41 万元。
"法律不能否认子女的赡养义务,但也不能纵容 ' 以孝之名 ' 的财产转移。" 主审法官在判决中强调,夫妻双方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知情权,"任何一方都不能以 ' 亲情 ' 为由,剥夺另一方的家庭安全感。"
这场耗时两年的诉讼,最终以岳父母返还 41 万元告终,但夫妻关系早已支离破碎。
邻居们说,最近常看到李女士父母在小区门口徘徊,拎着水果却不敢进门。而最受伤的孩子,在作文里写:"我想要一个完整的家,不是法院判决书上的数字。"
(本文人物均为化名,案情根据普法需要有改动)
大家对此事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