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春,周恩来去杭州开会,回京时发现秘书把两箱子青菜搬上飞机,他发现后立刻制止。原来,由于当时北京气候不佳缺少青菜,但南方正值青菜上市,工作人员为了让周恩来吃到新鲜的青菜,便从杭州买了两大筐。 周恩来一再表示,不能给地方的同志造成困难,不能随便带东西回北京。但工作人员说,这不是白拿的,是买来的,收费发票都开好了。如此一来,周恩来便同意了,但是飞机刚飞不久,周恩来便后悔了,甚至眼角带有泪水。他问秘书:“以后再有这样的情况,绝对不允许带回来!”工作人员不解:“总理,我们都是买来的,这怎么能也不允许呢?” 周恩来说:“你们想想,总理和市民是一样的,我不要因为总理的身份,就有了这种特权,我问你,北京的市民能买到这样的菜吗?”一句话让秘书哑口无言,从此以后,类似事情再也没发生过。 周总理一生为民,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年6月,周恩来又来到长春视察,工作人员按他的要求,给厨房送去来一份“禁用”菜谱,表示不能用大鱼大肉,香肠,鸡蛋之类的。厨师为了遵照要求,给周总理炸了一份油条吃。 早上吃饭时,周恩来又不满了,“这里的群众每个月供应几两油?炸一次油条要几斤油?”在场的人都不敢说话,周恩来严肃地说:“目前国家困难,要精打细算,我们要和群众一起吃苦,谁都不能搞特殊。” 工作人员回忆,他虽然身为总理,但很多事他都毫无架子。每次回到北京,看到哨兵给他敬礼,他专门停下说“我们都是同志,不要向我敬礼。”遇到下雨天,周恩来会让人拿一把雨伞给了哨兵,如果开会正忙,会嘱咐爱人邓颖超送去,他的细微让工作人员备受感动。 此外,他如同毛主席一样,毛主席不喜欢大家喊他“万岁”,周恩来也不希望别人“总理总理”地叫他。有一次他去广东开会,一个老友去看望他但没有见到,就留下了一个纸条,上面的称呼是“恩来同志”。周恩来看到纸条后泪眼婆娑,这么多年了还没有人这样叫他,他觉得十分亲切,他马上让秘书联系,他说:“这位同志有勇气喊我同志,我一定要见见他。” 见过周总理很多合影的人都知道,周恩来每次和大家合影,都不会坐在正中间摄影师安排好的C位上,而是站在一边,把椅子让给有需要的同志,他站在一群人中,再普通不过,如果不是他受伤的手臂一直抬着,很多人都发现不了。 1976年1月周恩来病逝,按照他的遗愿,他的骨灰不保留,要撒入祖国大地,其中有一处就是北京的水库上空。据后来有人解释,这是因为周总理生前,为北京水库的建设付出了大量心血。 建国后,由于北京市民严重缺水,周总理带头开始修建北京的水库,比如十三陵水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部温榆河支流东沙河上,开工期间,周恩来和工地的建设者同吃同住同劳动,甚至就住在水库。期间,很多活样样活儿都抢着干,而且非常认真。收工回来,同大家一起挤在几十米见方的大澡堂里洗澡,丝毫不特殊。唯一与众不同的是,深夜别人做梦,他却仍坐在灯下,处理国家大事或者看书学习,直至曙光初照之时。 前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回忆周恩来在1958年参加十三陵水库修建劳动的场景时写道: “当时总理说,这样吧,我们一起去,我带队。6月15日,总理带了我们上十三陵水库工地。他同大家一起,住在一所学校,离工地八里,每天徒步上下工。下午3时出门,到工地搬石头,推车运土,干到11时收工,回到宿营地已经深夜了。记得到工地的第一天,指挥部的同志来给我们分配劳动任务,说:我们欢迎首长们……,话音刚落,总理马上纠正说:‘这里没有首长,在这里大家都是普通劳动者。’我如今还保留着当时的一张照片,总理坐在一堆锹把上,一手捧着粗瓷大碗,一手拿着烙饼,一边吃一边和我谈话。他那严肃认真又慈祥亲切的神情,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 为人民服务,看似简单,做到其实不易。周恩来是人民的好总理,他毕生都如同一头牛一样默默耕耘。1976元月,在他即将去世前,曾睁开眼看到一群医生围着他,他说:“你们去照顾有需要的同志吧,我很好。” 周恩来自身所具有的人格品质,和由此产生出来的特殊魅力,亦同样让人充分感受到他理所当然应是一位伟大的人物,虽然他没有墓碑,但中国人民永远记着他。
1973年,被特赦后的李仙洲被周恩来亲自接见,临别时,周总理问他:“你有什么要求
【33评论】【18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