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就业市场中,“35岁现象”犹如一道无形却又难以跨越的门槛,从各类招聘信息来看,35岁限制入职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些单位还层层加码,设置出32岁、30岁、27岁等根据学历分段的限制条件,年龄仿佛成了用人单位随意拿捏、设限的“软指标”。 还有那些未婚未育近30岁的女生,常常被用人单位担忧未来可能因生育而影响工作,不少企业在招聘时,即便她们能力出众,也会因这个“潜在风险”而被拒之门外。 而已婚已育的大龄女性同样未能幸免,企业会质疑她们需要花费大量精力照顾家庭,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因此在求职路上也是障碍重重,这些不公平的对待,严重限制了女性的职业发展,让她们在职场的上升通道中举步维艰。 令人不解的是,一方面国家在推进延迟退休政策,另一方面企业却又将年龄设为就业门槛,这种矛盾的现象让众多职场人深感无奈,他们不得不面对家庭责任与职业发展的双重压力,有些人甚至被迫转行或自主创业。 面对这些就业歧视乱象,全国人大代表郑功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言辞犀利地发问:“35岁找工作犯法吗?一边让老百姓延迟退休到65岁,一边把35岁打工人的简历扔掉,年龄歧视已经成一把悬在打工人头上的刀!” 这一针对性的发问,直击当下就业市场的痛点。 郑功成代表的建议更是切中要害,应从法律层面明确禁止就业歧视,建立健全相关申诉机制,政府部门要发挥示范作用,带头纠正各类就业歧视现象,同时应建立就业歧视公益诉讼制度,为劳动者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事实上,35岁的职场人正处在人生和事业的黄金阶段,他们经历了十余年的职场摸爬滚打,褪去了初入社会时的青涩与懵懂,拥有了成熟的心智、稳健的心态和丰富的阅历,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和资源,工作能力也处在稳步上升期,正是能为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时候,将他们拒之门外,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35岁不应成为职业生涯的终点,而应该是一个新的起点,同样,女性也不应因婚姻和生育状况被职场区别对待,唯有消除就业歧视,建立公平、包容的就业环境,才能让每位劳动者都能充分发挥其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郑功成代表的发声,不仅展现了一位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更彰显了一位真专家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 期待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早日打破35岁就业歧视的魔咒,消除对女性的就业偏见,让每个年龄段、每种身份的劳动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和“点赞”,方便您下次看到更加精彩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感谢支持。 信息来源: 劳动人事学院|《郑功成:建议有效干预35岁就业限制》 中国青年报|《全国人大代表郑功成:延迟退休后,尽快遏制“35岁就业歧视现象”》 每日经济新闻|《每经专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功成:“35岁以内”入职限制条件成为影响高学历年轻人就业的严重障碍,第一学历歧视现象应当坚决纠正》
坚决不让孩子选12个专业1、医学,难度太大2、会计,竞争激烈
【3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