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孔庆德自认为能被授校官就乐坏了,却被破格授予中将 孔庆德出生在山东曲阜的一个贫困家庭,尽管他是孔子第七十三代后人,但家里没有一块土地,父亲靠着为别人打零工维持生计,常常吃不上饭。 在孔庆德年幼时,父亲为了生计甚至不得不向地主借债。 然而,不久后,父亲却被官府以“私通土匪”的罪名带走。 孔庆德记得,当时父亲被捕之后,再也没有返回家中,而他最终在狱中死去。 正值北伐战争时期,孔庆德在16岁时决定参军。 通过参军既能减轻家中的负担,也能为父亲复仇。 孔庆德被分配到国民党部队的通信员岗位,驻扎在六安。 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魏营长。 魏营长不仅是黄埔军校的学员,而且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孔庆德第一次接触到了共产主义的思想,并逐渐意识到红军的存在。 孔庆德逐渐意识到国民党军队的腐败,士兵们的军饷被贪污,军官们的权力横行。 魏孟贤趁机通过与孔庆德的交流,暗中灌输共产主义思想。 后来,孔庆德跟随魏营长参与了六安兵变。 冬夜,雪花纷飞,经过一夜的激烈战斗,孔庆德所在的二营成功占领了敌方的旅部,但敌人的援军已迫近。 在魏营长的指挥下,起义队伍被迫撤退。 在这次紧急撤退过程中,孔庆德展现出了决断力,最终成功与红军接应部队会合,虽然队伍的规模已大幅缩水。 加入红军后,孔庆德的的表现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评价,还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孔庆德所在的红军主力被改编为八路军,他被任命为第129师385旅769团的1营营长。 日军攻占大同后,迅速集结重兵,配合飞机对太原进行进攻。 八路军129师769团被派往河北代县崞县镇一带,执行侧击日军后方的任务。 此时,孔庆德是第129师769团一营的营长。 在执行任务时,孔和其他几名营长共同观察到日军飞机从头顶掠过。 根据飞机飞行的规律,孔庆德判断附近必定有日军机场。 经过与团长陈锡联的讨论,决定派出侦察员深入敌后进行探查。 经过一番侦察,确认敌军机场确实存在。 于是,计划趁夜行动,摧毁日军的空中力量。 部队悄然向预定地点进发。 然而,日军哨兵在夜色中发现了行动的部队。 随即,战士们利用手榴弹、机关枪对敌机进行猛烈打击。 经过约一小时的战斗,769团成功摧毁24架日军飞机,同时,日军伤亡约百人。 但在这场战斗中,赵崇德营长英勇牺牲。 孔庆德在回忆中提到,赵营长虽个头不高,但为人结实,作战时总是毫不退缩。 这次战斗成为129师的一次重要胜利。 师长刘伯承收到捷报时表示,战斗的成功令他非常高兴,并对参战部队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狮垴山的战斗中,他带领部队坚持了七天七夜,打击了日军的进攻。 1939年,孔庆德发现日军正在运输一门重型大炮。 孔庆德亲自带领一支小队,夜间深入敌后,经过一番艰苦的战斗,最终将大炮成功带回。 在一次与日军的恶战中,孔庆德因亲自抱起重机枪压制敌人的火力点,冒着枪林弹雨保护了自己部队的安全。 然而,这场战斗中,孔庆德的右手被炮弹炸断,伤势非常严重。 尽管如此,孔庆德没有因伤停战,而是凭借坚强的毅力完成了治疗,并重返战场。 新中国成立后,孔庆德的工作重心转向了军队的建设。 新成立的炮兵部队复杂且缺乏经验,他深入了解炮兵技术,努力克服初期困难。 通过不断学习,他掌握了关键的技术知识。 他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向身边的同志请教,学习新的管理知识。 周总理亲切地为他取了个绰号——“孔大炮”。 在1955年,国防军开始授予军衔,对军官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其政治立场、专业能力及历史贡献。 孔庆德对自己能被授予中将军衔表现得十分谦虚。 他甚至表示,自己能够得到一个校官军衔已经感到非常满足。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尽管年事已高,他依旧积极关注灾区情况并为灾民捐款。 孔庆德在2010年去世。 参考文献:[1]胡永球.长征薪火相传——当干部要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访老红军孔庆德[J].党员生活(湖北),2006(10):11-13
1955年授衔,孔庆德自认为能被授校官就乐坏了,却被破格授予中将 孔庆德出生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3-31 17:40:57
0
阅读:3